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3度退羣

熱門話題

美國國務院22日以不符國家利益爲由,宣佈美國將在2026年末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這已是美國第3度「退羣」,川普上任首日就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國務院聲明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致力於推動分裂性的社會與文化議題,且過分關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涉及全球主義與意識形態,發展方向與我國「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相悖。白宮副發言人凱利(Anna Kelly)日前也批評教科文組織支持「覺醒事業」,完全不符美國人支持的常識性政策。

《紐約郵報》則稱,川普致力退出教科文組織的理由是,該機構具備反美、反以色列傾向,並推動DEI多元化政策。一名白宮官員表示,教科文組織有多種反以和反猶行爲,例如將猶太聖地定爲「巴勒斯坦世界遺產」;或經常聲稱巴勒斯坦被以色列「佔領」,並譴責以色列對哈瑪斯戰爭,卻不批評哈瑪斯對迦薩的統治。

川普2017年也曾讓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當時的理由同樣是具備「反以偏見」,隨後陸續退出世衛、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拜登上任後撤銷上述決定,並承諾補交美國從2011年滯納的6億美元會費。教科文組織2011年將巴勒斯坦納入正式成員後,美國便停止支付會費,導致教科文組織損失近20%資金,也被迫削減許多專案。

今年1月,川普已經再度啓動退出世衛組織,也停止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撥款。目前,美國出資佔教科文組織的8%,已經比第一次退出時的20%大爲減少了。

但川普並非第一位主張退出教科文組織的總統。雷根在1983年就曾宣佈退出,批判該機構「將所有問題政治化、無限擴張預算、對自由市場和新聞自由抱有敵意」,直到2003年才由小布希讓美國重返教科文組織。

教科文組織最具代表性的行動是指定世界遺產,1972年以來,已指定超過1200處世界遺產,包括美國大峽谷和耶路撒冷舊城,但耶路撒冷並未被劃入任何會員國,而是單獨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