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表明,既有離開者,也有迴歸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淡定迴應美國“退羣”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道 據法新社7月22日報道,美國22日又一次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聲稱該組織對以色列存在偏見,並推動“分裂性議題”。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曾以“反以色列傾向”爲由退出該機構。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美國於2023年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法國人奧德蕾·阿祖萊表示,對這一將於2026年底生效的決定“深感遺憾”,儘管這是“意料之中的”。她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做好了準備”,且在預算方面相對“有保障”,並強調美國每年7500萬美元的會費僅佔該組織總預算的8%。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在聲明中稱:“美國繼續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符合國家利益。”她解釋說:“該組織致力於推動具有分裂性的社會文化議題,倡導與國際發展相關的意識形態和全球主義路線,這與我們‘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相悖。”她還認爲,教科文組織2011年接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極具問題性、違背美國政策,並助長了組織內部反以色列言論的擴散”。
阿祖萊對此予以堅決反駁,“我完全否認組織內部存在反以色列或反猶太主義偏見”,並強調“教科文組織在推動大屠殺教育及打擊反猶太主義鬥爭方面的努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達了“堅定支持”。他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美國的退出不會削弱我們與那些堅持這場鬥爭的人們並肩作戰的承諾。”
以色列外交部長吉德翁·薩爾則稱讚美國此舉是“促進正義的必要措施,旨在維護以色列在聯合國體系中獲得公平對待的權利——這一權利常因該機構的政治化而遭到踐踏”。
這是40多年來華盛頓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4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效率低下”和“預算失控”爲由退出。美國後來於2003年重新加入。
2017年10月,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宣佈美國退出該機構,並譴責該機構“持續存在的反以色列偏見”。此次退出於2018年12月生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於2017年7月將希伯倫老城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並將這座以色列佔領下的城市稱爲伊斯蘭教聖地,引發以色列強烈不滿。
阿祖萊於2017年11月就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此後成功推動拜登政府促成美國迴歸。美方承諾分期償還自2011年以來累計的6.19億美元欠款。在巴勒斯坦2011年加入該機構後,美國依據禁止資助巴勒斯坦成員國組織的國內法停止了一切資金支持。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雖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體機構,但仍保留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資格,該委員會負責表決確定受保護遺址。
將於11月卸任的阿祖萊向法新社強調:“特朗普總統的退出決定要到2026年底才生效,在此期間仍有重新考慮立場的可能。大門始終敞開……歷史表明,既有離開者,也有迴歸者。”
另據塔斯社7月23日報道,俄羅斯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臨時代表基里爾·倫扎向塔斯社稱,俄方對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遺憾,並認爲此舉將造成嚴重的政治和財政後果。
他表示:“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定令人遺憾。可以肯定地說,美國的退出將同時產生政治和財政兩方面的影響。”
倫扎解釋道,從政治上來說,美國此舉表明其之後的決策將不再考慮整個地區的意見。至於財政方面,美國的退出則意味着“華盛頓拖欠該組織的超過6億美元的鉅額債務將不會得到償還”。他指出,美國自2011年起就再沒繳納過常規預算會費。
他總結道:“這再次印證了所謂‘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秩序’是條死衚衕。結果就擺在眼前。”(編譯/潘革平、韓子凌、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