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意欲何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生範書晴 北京報道
近日,美國宣佈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再次退出教科文組織,體現其一貫的“美國利益優先”立場,將自身的利益、法律和意志置於國際法、國際規則之上。這種做法並非孤例,而是美國一貫的外交傳統。
“美國爲了短期國內利益與世界對立,是自毀長城,長遠來看無疑將削弱其軟實力。”王義桅指出,在單邊主義政策之下,美國爲追求短期國內利益,選擇與國際社會對立,使得其國際影響力不斷下滑。各大民調中心的數據均證明,當前,美國的軟實力正在減弱。正如“軟實力”理論提出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所指出的,軟實力的衰退對國家長遠利益構成威脅。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7月22日宣佈,美國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是40多年來美國第三次宣佈退出該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同日迴應,對美國的決定“深表遺憾”。
阿祖萊發表聲明稱,“這一決定違背了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並可能首先影響到我們在美的衆多合作伙伴:那些正在爭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入創意城市網絡,以及設立大學教席的羣體。”
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已經是美國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且長期拖欠會費,這不是負責任大國應有的作爲。“在聯合國成立80週年之際,我們呼籲各國重申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以實際行動支持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規則,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爲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規定,美國退出該組織將於2026年12月31日生效。
美國第三次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根據布魯斯發佈的一份聲明,美國做出上述決定的理由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進分裂性的社會和文化事業,過度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
對此,阿祖萊迴應道,“美國提出的退出本組織理由與七年前如出一轍,儘管當前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政治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且今天的教科文組織已成爲就具體且注重行動的多邊主義達成共識的難得平臺。”
她表示,這些關於退出理由的說辭也與教科文組織實際開展的工作相矛盾。
王義桅認爲,美國的退出不僅出於經濟考量(如財政壓力和資源不足),還反映了其缺乏領導全球的意願以及在理念上的轉變。“美國退出的原因不僅限於資金問題,還涉及意願和理念的分歧。在能源政策上,美國轉而支持傳統能源,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放棄綠色減排目標。這些政策背後受到特定利益集團的影響,主導了美國的外交行爲。”
在王義桅看來,此次退出教科文組織與以往有所不同。此前,美國曾因以色列問題與其盟友共同退出,而這次的理由則更多基於對教科文組織理念的偏見甚至對立。這種單邊主義行爲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可靠性的質疑,使其被視爲自私和實用主義的國家,用則取之,不用則棄,對聯合國體系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退羣在意料之中
“儘管深表遺憾”,但阿祖萊說,這一聲明在意料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已做好準備。“在特朗普總統前次讓美國於2017年退出的背景下,教科文組織加大行動力度,在業務覆及的所有領域促進和平,並展示自身使命的重要性。”
美國此前曾兩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4年,美國曾以教科文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等問題爲由,宣佈退出該組織,但在2003年重新加入。2017年10月,美國又一次決定退出教科文組織。2023年,美國又重返該組織。
阿祖萊說,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努力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如今,美方財政貢獻佔教科文組織總預算的8%;相較而言,其在其他聯合國專門機構的佔比可達40%。與此同時,教科文組織的整體預算穩步增長,自2018年以來,自願捐款額度已翻番。
王義桅認爲,美國反覆無常的態度使該組織對中國寄予更高期待。這爲中國在教科文組織中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機遇。
儘管資金不可避免地減少,但阿祖萊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沒有裁員計劃。
中方始終支持多邊主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同時在全球54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僱員共2300餘人,是聯合國的重要組織之一。該組織擁有194個會員國,致力於引領各國在教育、科學、文化、傳播和信息領域的多邊合作,以此促進和平與安全。
它負責協調2000多處世界遺產、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創意城市、學習型城市、包容和可持續城市網絡,以及1.3萬餘所聯繫學校、大學教席、培訓和研究中心。
郭嘉昆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是推動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文明相互理解和融合,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發展。中方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
王義桅認爲,中方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例如,2016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面臨嚴重財務危機的情況下,中國出資支持該組織官方雜誌《信使》雜誌復刊,使其轉型爲包含中、英、法等六種語言的季刊 ,由中譯出版社負責中文版出版發行。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在中國上海設立了“教師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