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川普和習近平正要上桌,賴清德搶先翻桌
美國總統川普(左圖,美聯社)上任後對美中臺關係恐轉向「戰略模糊」,賴清德(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總統提出五大國安威脅並祭出十七項因應策略,希望華府重視臺海局勢。
一個月前,賴總統也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就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兩岸關係,提出國家策略方案。才一個月,這些策略方案已禁不起考驗。賴清德上次提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還沒個影,臺積電已被川普端走,形成重大國安危機,而法定出席國安會議的行政院長和經濟部長卻都在狀況外。賴清德上月也說願意和中國共同追求兩岸和平共榮,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以對話取代對抗,現在卻把中國宣佈爲「境外敵對勢力」。
至於臺美關係雖然還沒擺上川普的白宮大書桌,但賴清德上月還說希望臺美關係提升和美中關係形成良性循環,如今更不可能了。臺美關係、美中關係及臺美中三方互動,形成良性循環,那是前總統馬英九時代的事。兩岸關係經過蔡政府到賴政府的折騰,賴清德仍有這樣的認識與期待,可謂難能可貴;只是一個月內從希望良性循環變成零和賽局,到底是中國大陸出手太快,或是賴清德的國安高層反應太慢?
事實上,在賴清德的國安團隊埋頭打造「賴十七條」時,美中正磋商川普與習近平的會面,並有多次交鋒。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說,美方執意打什麼戰,中方都奉陪到底;美國防長赫塞斯迴應,美方已準備好,但不尋求真正開戰;林劍則改口稱,什麼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大陸外長王毅更批川普是「兩面人」,無法建立互信;王毅也表示「臺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但隨後就傳出美中鋪路川習「生日峰會」。顯然雙方都在累積談判籌碼、設定談判框架,中國大陸尤其要在臺灣問題上畫出紅線。
此時,賴清德卻儼然是要內外兩面作戰了。對內,「賴十七條」廣查嚴審,致力在內部尋找敵人。對外,賴清德搶在大陸舉辦「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週年座談會」前預先反制,但大陸方面除國臺辦警告,如果膽敢突破紅線,將採取斷然措施外,座談會仍然強調既定的「以法懲獨」,並未被賴清德激怒或隨賴起舞。反而賴清德拿着歷史剪裁的中華民國和新兩國論,宣佈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不啻把兩岸推向準戰爭狀態。
賴清德更似急着在川習會前大動作喚起川普的注意,希望美國重視臺海局勢。其實烏克蘭和臺積電的遭遇,讓「疑美論」又起。雖然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澄清,美國不會放棄臺灣,對臺承諾從未改變;川普幾次說不希望看到臺海衝突,且認爲戰爭不會發生。但川普對臺灣安全從來沒有明白承諾。在川習會之前,兩岸敵意螺旋升高,以川普交易而言,或許還能增加桌上的籌碼,但臺灣註定只能上「菜單」。
在川普擴張又單邊主義的全球佈局下,美中情勢存在太多變數,中國大陸小心翼翼,攻守之間展現戰略定力。而賴清德的做法就顯得很不智;川普和習近平正要上桌,賴清德卻搶先翻桌,臺灣更無退路。看看烏克蘭的教訓和澤倫斯基受到的羞辱,賴清德單邊押注又翻桌,對臺灣到底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