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動合成生物,湖南常德何以出圈?
今年年初,“科創·柳葉湖”合成生物製造創新創業大賽在常德柳葉湖畔圓滿收官,常德再次成爲全國合成生物產業界目光聚焦的“頂流”城市。
合成生物學被視爲“未來產業”的新核爆點,在科技和產業創新兩個層面均具備全面顛覆現有格局的潛力。我國合成生物產業起步雖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略晚,卻憑藉着強大的制度優勢、龐大的科研人才隊伍以及雄厚的產業基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球產業版圖中迅速嶄露頭角。
大賽期間,全國生物科技企業奔赴而來,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積極參與,108個參賽團隊和200多名專家代表分享交流。部分優秀企業和資深評委應邀接受媒體訪談。
Q:對於合成生物製造這種較前沿的領域,本次大賽的參賽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水準?
A:國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克峰:
不是達到我的預期,而是超出了我的預期,並且還有一些小小的驚喜。這次30個入圍決賽的項目來自於中國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最快、資源最密集的一些區域,例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都有非常優秀的代表企業來參賽。
有從北京、天津等中科院體系裡來的做降解材料的創業項目,非常符合我國在生態環保、綠色、循環經濟方面的要求;還有來自上海的,致力於研發提高細胞免疫力的新藥項目;以及來自深圳的,利用AI技術開展蛋白設計等各種平臺服務研究的項目。在我看來,這些項目已經代表了合成生物學裡各個前沿細分賽道的最新情況。
A:深圳市星博生輝私募創業投資基金創始人 叢永儉:
過去一年,國內大大小小關於合成生物的論壇和比賽很多,這一次大賽在常德舉辦,從參賽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上來看,都超出了我的預期。
這次大賽項目裡除了有過往在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大衆比較熟悉的領域,我還看到一些在其他同類比賽中很少被關注到的領域——比如膠原蛋白領域,就有利用生物技術、非常獨特且具有區分度的企業;再如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利用合成生物改造噬菌體的項目。在中國乃至全球,專注於這些領域的企業都爲數不多,他們代表了非常前沿的技術領域。所以,我很高興在大賽上能看到這樣的項目出現。
Q:目前我國發展合成生物製造產業有着怎樣的機遇?
A:劉克峰:
後發優勢明顯。在合成生物學方面,歐美及其他一些國家起步較早,發展速度在某些方面也更快。但是,我們的一些創新創業項目借鑑了他們之前的技術發展模式,並結合了中國大市場的特點,開發出適合國內市場的新型合成生物產品。
比如大賽上有一個關於腸道健康方面的參賽項目,無論是益生菌還是開發的新藥,都是根據我國人種、飲食習慣以及基因特點研發出的新產品,非常具有市場針對性。
A:叢永儉:
自國家發改委在2022年發佈“十四五”經濟規劃之後,整個市場,無論是民企還是央企,發展勢頭都非常好。
我給大家提供幾個數據:截至目前,國家部委層面頒佈的與合成生物或者生物製造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大概有30多份,地方政府層面發佈的政策已經有50多份。可以看出,現在合成生物的發展在政府層面和民間資本層面都得到了很高的認同。因此,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中國合成生物領域將會獲得更多政策和社會資源的扶持。
Q: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又在什麼方面?
A:劉克峰:
合成生物領域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不長,然而在這不長不短的發展歷程中,也經歷了一些波折。就像大賽上有專家評委所提到的,如今融資、市場投資的熱度相對而言有所下降,由此可見這個領域經歷了一些波折,其中因素大概有兩方面。
首先,和行業自身發展特點相關。畢竟一項新技術、新領域的興起,需要市場接受以及政策監管方面的適配。
其次,也與我們現在一二級市場的政策調整出臺有關係。這對於該行業的發展來說,既是一個冷靜出清的過程,也是一個積蓄力量的過程。
A:叢永儉:
挑戰在於合成生物這個產業或者方向所覆蓋的領域極爲廣泛,就像很多選手都引用了的麥肯錫報告數據——人類日常衣食住行涉及的物質生產方面有60%左右都和合成生物相關。
正因爲它是如此龐大的一個領域,每個細分領域的發展路徑和曲線都有所不同,所以目前來看最大的挑戰還是社會對前沿技術的關注不夠,大家更多地集中關注少數幾個領域,還有大量合成生物適用的細分領域仍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所以我覺得在社會認知層面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Q:常德或者其他位於長江中游的城市發展合成生物製造產業,有什麼優勢?
A:叢永儉:
正如剛纔所提到的,合成生物與衆多產業息息相關,人們對這一關係的認知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在觀察全國合成生物發展浪潮時,我注意到存在同質化的趨勢。實際上,我們更呼籲大家在發展合成生物時,沒必要都做相同的事情,每個地方都有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應該充分調研並理解這些的資源稟賦。例如常德,沒必要去做與深圳、北京和上海完全相同的項目,常德在傳統生物相關製造行業方面底蘊積累深厚,在生產要素層面相比這些大城市具有相對優勢。
A:劉克峰:
從常德能夠舉辦這樣一場在合成生物領域既專業又高質量的大賽本身來看,我覺得是極具示範和代表意義與價值的。經常有人會問,爲什麼這次活動沒有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地方舉辦,而是在常德呢?
實際上,大家對常德的瞭解並不像對那些一線城市那麼深入。但恰恰是在常德,我們成功舉辦了這次合成生物領域的大賽。從常德政府、產業方以及一些研發機構來看,大家正在形成合力,爲這個領域提供常德特有的解決方案。當一個新領域、新行業在中國興起時,並不一定非要在中心城市或者大城市發展,雖然它們可能有很強的研發資源和人才資源,但產業化還需要考慮落地、產量、應用場景以及其它產業要素。
我們也處於逐步走進常德、不斷加深對常德的瞭解和認識的過程中。就目前的初步瞭解而言,常德在很多方面代表着湖南全省乃至全國,進行着一些先行先試甚至開創性的工作。正因如此,衆多業內專家、研究院所的科研團隊、創新型企業以及知名創投機構蜂擁而至。從規劃方面來看,常德贏得了多方的信任。
另外,我覺得非常重要且令人感動的是,常德政府以及各部門工作人員對項目充滿“渴望”,他們爲項目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服務,其服務效率和效果在接觸過程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過不少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在週六週日,不管項目位於全國何處,只要是適合與常德對接的好項目,常德政府領導班子都會前往項目現場。當項目來到這片土地時,常德能夠很好地展示各個區縣的特色和區位優勢,並且高效地進行項目孵化,加快了項目的落地進程。
Q:項目的創新點和競爭優勢在何處?
A:深圳瑞德林副總裁 於勇:
我們是國內較早從事合成生物的企業之一。到目前爲止,總結起來我們有以下幾點核心優勢:
其一,我們建成了學科最完整的生物製造平臺,該平臺包含全細胞合成、酶催化以及綠色化學等幾類技術,並且我們是行業內率先引入人工智能進行蛋白設計且應用良好的企業。
其二,在全國大部分合成生物企業尚未進行量產時,我們已經達到百噸級的量產水平,而且即將進行擴建,保持持續領先的地位。
其三,我們已經驗證了合成生物的部分商業邏輯。我們有不少產品藉助合成生物技術降低了成本,將存量市場轉變爲增量市場,進而成爲細分領域的龍頭。這些年我們的收入逐年遞增,累計獲得的外部投資不超過10億,當然我們也有着未來的上市計劃。
接下來,公司計劃在常德建250噸的多肽類活性原料基地,總投資3.5億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超過7億元。
Q:落地常德,是看中了哪些方面?
A:於勇:
我認爲有幾點因素吸引着我們。
其一,常德是整個湖南省合成生物發展的主要支撐地,在專家智囊、產業規劃、基金以及中試平臺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的體系化建設,我覺得常德將來有機會成爲整個華中地區乃至全國一流的合成生物聚集區。
其二,很早以前,湖南財鑫和常德開源這些投資機構就已經是我們的股東了,但當時並沒有明確要求我們到常德落地,我覺得這種魄力是很少有城市能夠做到的,特別是國資平臺能這樣做尤其難得,這讓我們非常感動,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真誠。
其三,我們想要落地的常德經開區能夠充分理解我們這個行業,千方百計地從要素成本方面爲我們降低成本,這是實實在在地爲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深謀遠慮的謀劃,也給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信心。
我們有很多優秀的同行在這裡發展得很好,我覺得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Q:深圳和常德之間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鑑,互相學習的地方?
A:於勇:
深圳的資本和人才供給較爲充足,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更高,而且深圳一直敢於冒險和創新,這座城市成爲全國創新中心是有原因的。
而常德是華中地區非常重要的節點。珠三角和長三角有很多優秀項目進入產業化階段時,必然會有產業轉移需求,因爲珠三角和長三角在人工、用電、蒸汽等要素成本方面要高很多,這時常德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在國內或者全球進行佈局,以滿足市場需求並追求持續發展呢?我認爲,未來企業一定會向真正瞭解行業並且有要素聚集的地區聚集。所以,正如我之前所說,常德有機會成爲華中乃至全國一流的合成生物聚集地。
結語:
回首過往,我國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歷程雖短,卻足夠波瀾壯闊。
2007年,中國科學院面向2050年的“生命起源、生物進化和人造生命”路線圖啓動,奏響了我國合成生物學發展的序曲;
次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成立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爲科研攻關築牢根基;
2010年起,頂層戰略規劃逐步強化,“973 計劃”部署“合成生物學”專題研究,連續5年支持10個項目,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18-2019年,國家啓動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從基因組人工合成到生物倫理評估等多維度提供經費保障,推動基礎研究成果加速轉化。同期,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建成多個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成爲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
回首來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氣如虹。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全球合成生物產業未來幾年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有望在2028年逼近500億美元。如今,我國合成生物學已進入發展的第三個十年,在下一個十年,我國憑藉完備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及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勢必在這輪產業增長盛宴中佔據重要一席,成爲全球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磅礴的中國智慧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