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硫因火爆出圈,合成生物學迎來風口!詳解合成生物學的機遇

來源:光大證券微資訊

誰也沒有想到,上市公司董事長拍了一個爲自家產品代言的視頻,竟然讓醫藥板塊成爲市場焦點!

5月8日晚間,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官方平臺發佈廣告,爲自家抗衰老產品“麥角硫因膠囊”代言。劉革新已經75歲,但是展現出了極爲年輕的狀態,這瞬間成爲市場焦點話題,麥角硫因也火爆出圈。

生物合成製備麥角硫因是當前主流工藝,因此合成生物學也成爲市場熱點。2023年以來,合成生物學已經成爲政策熱點領域,此前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以及上海、常州、無錫等地紛紛加碼合成生物學。

作爲“DNA雙螺旋結構”、“基因組技術”之後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合成生物學有望在生物醫藥、農業、材料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帶來豐富的投資機會。

1、麥角硫因火爆出圈,合成生物學迎來發展機遇

5月19日,科倫藥業召開2024年度股東大會,劉革新表示公司會在抗衰老業務上發力,將加大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把合成生物的最前沿技術應用到抗衰老領域。

科倫藥業董事長此前帶火麥角硫因,麥角硫因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近些年來持續運用在抗衰老保健品和護膚品中。早在1909年,科學家便在一種真菌中發現了麥角硫因,在人體生理pH值溶液下不會自身氧化。

作爲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麥角硫因可以清除自由基、促進細胞正常生長,而且具有安全、無毒的特性。

一般而言,製備麥角硫因可以通過三種方法:生物發酵合成法、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當前生物發酵合成法成爲製備低成本麥角硫因的主要方法,可以通過蕈菌菌絲體發酵技術,來生物合成製備麥角硫因。

所謂的合成生物學,就是在基因技術、系統生物學、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合成化學等領域交叉融合過程中形成的新興學科,可以構造主動設計、改造和重建基因並連接成網絡,來完成各種指定的任務。備受矚目的細胞培養肉,就是使用合成生物學來實現體外培養動物細胞而生產雞肉、牛肉等。合成生物學還可以爲治療癌症提供全新的思路,可以合成治療性基因並植入人體,在現代醫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探索細胞如何感知、適應周圍氧含量。搞明白細胞代謝和氧氣之間的關係,也爲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打開了新思路。

2024年,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聯合波士頓諮詢公司、B Capital共同發佈的《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白皮書2024》,認爲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3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17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7%。白皮書預計2028年,全球合成生物規模有望接近500億美元。

2、多地推動合成生物學發展,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佈局

隨着基因編輯技術迅猛發展,DBTL(設計-構建-測試-學習)研究循環已經在基因設計、合成中進行大量的運用,合成生物學產業鏈也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合成生物學生產過程,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爲三大領域:上游是各類底層技術提供商,主要提供底盤細胞、基因編輯、DNA合成等服務,聚焦DBTL研究循環;中游企業則聚焦生物設計、工藝路線設計、菌株篩選等工作,以平臺型企業爲主;下游則是生物基產品製造環節,涉及醫藥、能源、化工、食品、材料等多種領域。

正是看到合成生物學的廣闊前景,國內持續支持合成生物學發展。5月19日,北京亦莊官方發佈信息,重組蛋白合成生物製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啓動運行。該實驗室爲北京市重點佈局的生物技術研發平臺,由北京亦莊和衍微科技共同參與建設,依託清華大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學科優勢,目標是建設一流的合成生物製造創新平臺。

早在2024年5月23日,《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重磅發佈,其中多項內容就涉及合成生物學:

在細胞基因治療、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領域部署“核爆點”專項,催生具有顛覆性、引領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支持在疾病動物模型、合成生物製造等方向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加強腦機接口、合成生物製造等領域頂尖人才引進,加大醫藥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交叉學科高端人才引進力度。聚焦細胞基因治療、合成生物製造等領域。

2023年,上海便已經印發《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製造產業集羣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30年,建設合成生物全球創新策源高地、國際成果轉化高地和國際高端智造高地,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生物製造產業集羣。上海不僅要在基礎層聚焦創新引領突破,重點開展人工生命元器件、人工基因組設計合成、生物體系設計再造等基礎研究,還將聚焦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消費品、能源和環保五大領域的應用。

根據iFinD金融數據終端,A股多家公司已在積極佈局合成生物學多個細分領域,包括:華東醫藥、新和成、科倫藥業、愛美客、錦波生物、智飛生物、上海萊士、凱賽生物、梅花生物、華熙生物、華大基因等。

(本文首發於2025年5月20日)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