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沒》 重現二戰塵封史

《里斯本丸沉沒》23日在時報大樓舉辦特映座談會,導演方勵與民衆座談。(郭吉銓攝)

適逢抗戰勝利80週年,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相繼在大陸與香港等地上映。(郭吉銓攝)

適逢抗戰勝利80週年,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相繼在大陸與香港等地上映。臺灣於23日在時報大樓舉辦特映座談會。導演方勵表示,2014年左右偶然聽到關於這艘二戰沉船的傳說,他帶着好奇心,開始透過人脈進行各方求證,確定這段歷史存在,且兩名生還的老人水兵還健在,不過已高齡95歲,讓他意識到「再不做就來不及了」。據悉,該紀錄片將於29日14時在桃園電影節活動播出。

1942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徵用貨輪里斯本丸運送1800餘名英軍戰俘。同年10月1日,船艦航行至浙江舟山羣島附近海域時,遭美軍潛艇「鱸魚號」發射魚雷擊中。日軍起初封鎖船艙,導致大量戰俘溺亡,後因船體嚴重進水被迫轉移部分戰俘,最終船隻沉沒。沉船後,舟山羣島的東極島漁民冒險出海,救起300多名落水戰俘,但日軍隨後登島搜捕,多數獲救戰俘仍被押往日本。

爲了還原歷史,方勵在2016組織隊伍投入搜尋沉船遺蹟,但探勘失敗。2017年他又重返現場,終於成功驗證並定位沉船。當方勵意識到腳下海水中沉睡着「800多名男孩被遺忘了」,又想到自己的兒子當時剛滿22歲,這分源於父愛的共鳴,成爲創作的動力。

方勵說,當時全球僅存兩位里斯本丸事件的親歷老兵,其中一位是時年95歲的丹尼斯·莫利,讓他意識到「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2018年春節後,團隊展開密集訪問。爲了將消息擴散出去,方勵說,他決定在英國主流媒體刊登尋人廣告,目標鎖定老年羣體;他笑說,「現在只有老人會看報紙」。廣告刊登後引發強烈反響,BBC等媒體也跟進報導,最終聯繫上的家屬數量激增至380多家,更在加拿大找到仍健在的老兵威廉·班尼菲爾德。

知名製片人焦雄屏談到,紀錄片去年在大陸上映很多人被感動,豆瓣評分9.3分是非常高的分數,也在各國拿了很多獎項,「這是真正會留下來的作品。」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指出,謝謝方導演幫大家留下這段歷史記憶。「這件事情對臺灣尤其重要,政府不願意提的,政府不願意做的,我們來做,我們大家來共同傳遞。」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說,中國在二戰犧牲將軍200多人,國軍幾百萬人犧牲,老百姓的死傷更是不計其數。「中華民國在這裡,這裡不紀念抗戰,卻提終戰,太可惡,太可悲,太遺憾」,這場戰爭改變整個中國的命運,「因爲抗戰,國共後來內戰,以及兩岸分裂,到東亞政局變化,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