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分數通膨! 臺大研議A+成績佔比不得超過15%

臺大統計,大學部學生修課成績「A及A+」佔比高達5成9,且國內不少大專校院也多面臨「成績通膨」,恐影響學術聲譽。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臺灣大學日前統計,大學部學生修課成績「A及A+」佔比高達5成9,且國內不少大專校院也多面臨「成績通膨」,持A者佔比近年居高不下,恐影響學術聲譽。本報掌握,臺大教務處近日已研擬相關方案,一門課修畢後持A+成績學生佔比不得超過15%,但課程人數若未滿30人則不受限制,預計114學年、今年8月起試辦,115學年正式實施。

臺大日前表示,臺大實施成績等第制13年來,A+及A的總和比率從4成6增加至5成9,主要源自於A+增幅,恐讓成績評分失去鑑別度,也會影響學生修課規畫和降低信賴度等。且對僱主或國外學校而言,臺大學生的高分數不一定就代表優秀表現。

對此,臺大已於近日和學生舉行座談會並提出相關方案,本報掌握,臺大教務處研議,大學部課程持A+成績的學生佔比不得超過15%,比例以加退選後人數計算,且會直接於分數登記系統上設定。

臺大正規畫於114學年試辦,屆時一門課若比例超過15%系統會跳出提醒,須由教師說明,說明後才能送出成績;預計115學年正式上路實施,屆時只要有超過15%的學生拿到A+成績,成績將會直接無法送出。

臺大證實,近日已和學生舉行座談,學校提出未來可能的修正方案及配套措施並聽取意見,方案中包括擬訂定A+比例,但尚未定案。又即使訂定比例也會提供例外彈性,如人數少於30人的班級不受此比例限制;某些僅以通過特定門檻爲要求的課程,則建議以「通過」或「不通過」方式評分。配套措施也包括提供各科成績pr值供學生使用,或供系所招收研究生時參考。

臺大也說明,也於座談會時揭示英、美等國高教也有分數膨脹問題,都引起當地教育單位及新聞媒體的重視。以英國爲例,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UK)已於2019年着手處理分數膨脹問題,並於近年看到成效。希望控制分數膨脹後讓學習迴歸本質,選課以專業需求爲主要考量,學習評量也能反應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