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山:戰後臺灣倖免戰火 勿升級衝突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君山。(黃世麒攝)

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國史館與臺灣文獻館共同舉辦6場系列講座,首場7日舉行,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君山表示,臺灣周邊地區都曾發生過戰爭,但臺澎地區從二戰至今皆未捲入戰事,應保持耐心,「不要把自己升級成主要矛盾地區」。

李君山昨在國史館舉行以「國府二戰時期領土訴求與戰後變局」爲題的講座,他說,前總統蔣介石當初在二戰尾聲時,曾針對東北地區、臺澎以及香港等地提出聲索要求,但東北被蘇聯拿走,直到1952年才移交給毛澤東政權,英國更直接從新加坡調派軍艦前往接收香港,蔣只能下令已抵達九龍的張發奎部隊撤退,僅成功接收臺澎地區,之所以中華民國順利在1945年接收臺澎,就是因爲「沒有列強要搶」,否則臺灣、澎湖也輪不到蔣介石。

他指出,二戰結束後,同盟國重新分配領土,關係變得很緊繃,導致二戰後全世界陸續發生領土糾紛,當大家都在打仗時,正因爲臺澎地區是次要矛盾地區,所以英美等列強都興致缺缺,近代戰爭纔沒有在臺灣發生。

李君山舉例,若不把美軍大轟炸算入,二戰期間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與長崎、盟軍登陸沖繩、菲律賓及中國戰場等,連香港都有日佔時期,二戰後越南則有越戰、韓國有韓戰、馬來西亞內戰及印尼內戰,「臺灣其實非常幸運,是塊乾淨地」。

他說,這世界上潛伏危機的地方太多,比起朝鮮半島、南海國家,臺灣實在是次要矛盾,直言「沒必要把自己變成主要矛盾」,並說他總是勸年輕學生對於兩岸問題「不要急,要有耐心,情勢變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