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浚鶴:13載刑偵路 一顆護民心 用腳步丈量的平安答卷
大象新聞記者 張晚璐 通訊員 牛合保
在淇縣的大街小巷、田野溝壑間,有這樣一個身影:他在案發現場俯身搜尋蛛絲馬跡,在掃黑除惡一線撕開黑暗裂縫,在大數據海洋裡追蹤電詐分子的蹤跡。13年刑警生涯,河南省淇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李浚鶴用腳步丈量平安,用初心守護民心,在日復一日的奔波中,把警服的重量沉澱成“護民安、解民憂”的執着信念。
寒夜追兇:風雨裡的“雷霆出擊”
刑偵戰場從無硝煙,卻時刻考驗着刑警的意志與速度。2023年4月的深夜,一聲急促的警情打破了淇縣的寧靜,一起嚴重暴力犯罪案件讓空氣瞬間凝重。嫌疑人已失蹤多日,線索寥寥,破案壓力如巨石壓在肩頭。
“決不能讓兇手逍遙法外!”李浚鶴帶領專案組民警迅速投入戰鬥,2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在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當關鍵線索浮出水面時,他立刻帶隊奔赴目標區域布控。春寒料峭的夜晚,風雨交加,氣溫驟降,偵查人員伏在田野溝壑間,寒風吹透衣背,雨水模糊視線,卻沒人敢有絲毫鬆懈。
“嘀嗒——”熱成像儀上的白色光點突然亮起,打破了夜色的沉寂。“目標出現!”李浚鶴一聲令下,強光刺破黑暗,數道身影向着麥田深處狂奔。嫌疑人仗着熟悉地形企圖突圍,李浚鶴當即預判逃跑路線,如離弦之箭般攔截。沉重的呼吸聲與急促的腳步聲交織,最終他將嫌疑人死死按在地上,那一刻,風雨似乎都停了,懸在心頭的巨石終於落地。這場驚心動魄的抓捕,是他無數次與時間賽跑、與危險博弈的縮影,彰顯着刑警“命案必破”的硬核擔當。
民生小案:警服裡的“千斤重量”
“大案要案要雷霆出擊,民生小案更要用心守護。”這是李浚鶴在13年刑偵生涯中悟出的道理。在他看來,刑警的勳章不僅刻在大案告破的捷報裡,更藏在百姓失而復得的笑容中。
2025年春節剛過,淇縣農村入室盜竊案時有發生,受害者多是老人,被盜的是他們積攢多年的血汗錢。“叔叔,我在自己家裡都感覺不安全了。”一位16歲女孩報警時的話,像針一樣紮在李浚鶴心上。看着女孩期盼又帶着哀求的眼神,他摸着身上的警服,只覺得千斤重:“必須給老百姓一個交代!”
農村案件線索少、走訪難,春節後外出務工人員多,排查工作舉步維艱。李浚鶴沒有退縮,他帶着刑偵中隊覆盤案情、集體研判,聯合派出所發動“一村一輔警”挨家挨戶走訪,又協調智慧偵查部門調取海量監控逐幀排查。連續13天連軸轉,他們終於在北陽鎮的監控中鎖定可疑車輛,順藤摸瓜抓獲嫌疑人陳某,帶破6起盜竊案,爲羣衆挽回損失3萬餘元。當老人顫抖着接過失而復得的血汗錢,笑着說“這下能睡安穩覺了”時,李浚鶴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年4月,西崗地區系列“溜門”盜竊案讓羣衆憂心忡忡。李浚鶴再次牽頭攻堅,從梳理線索到落地排查,用紮實的基礎工作和精準研判破獲4起案件。他常說:“案值再小,關乎民心就不小。讓羣衆在家門口感受到安全,就是我們的責任。”
初心如磐:13年沉澱的“平安承諾”
13年春秋流轉,李浚鶴的警服換了又換,臉上的皺紋多了起來,但眼裡的光始終未變。從刑事技術到掃黑除惡,從電詐偵查到民生案件攻堅,他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嘉獎4次,獲評“鶴壁市文明警察”“全省刑偵工作成績突出先進個人”,但他更在意的,是淇縣四類民生案件80.36%的現行破案率,是羣衆說起“刑警老李”時那句“有他在,我們放心”。
在淇縣的刑偵戰線上,李浚鶴不是孤勇者,卻用自己的堅守詮釋着刑警的初心。他說:“刑偵工作沒有捷徑,靠的就是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跑一步的韌勁。”無論是寒夜追兇的驚心動魄,還是守護民生的細緻入微,他始終用行動踐行着“人民公安爲人民”的誓言。
風裡來、雨裡去,案發現場有他俯身的專注,抓捕路上有他奔跑的執着,羣衆身邊有他溫暖的承諾。13載刑偵路,李浚鶴把初心寫在每一起案件的偵破裡,把使命落在每一次守護的平安中,用熱血與擔當,在淇縣大地上書寫着一名刑警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