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腦仁心”答好智慧醫療民生卷
(武漢市武昌區衛健局 徐姣)近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湖北省醫保局等十部門印發《湖北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在醫療衛生領域應用工作實施方案(2025—2027年)》。該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打造3家人工智能醫院示範領跑,2027年所有公立醫院實現AI應用場景落地。前沿技術不再是書本上的遙遠詞彙,它正實實在在地重塑着醫療衛生事業的肌理,爲我們應對未來健康挑戰鋪設新軌道。
人工智能,已從輔助工具成長爲診斷戰場上的“第二大腦”。2025年(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上,武漢市中心醫院作爲湖北省首家數智化轉型試點醫院,以AI賦能數智醫療爲特色亮相智慧醫療展區。AI手術導航讓外科醫生有了“智能助手”,穿刺手術機器人精準“追擊”病竈,數智化病理診斷“一秒閱千片”,AI問診一鍵生成病歷……醫院攜多項醫療科技創新成果登場,全面展現從臨牀診療到健康管理的數智化全生態鏈,彰顯了公立醫院數智化轉型的“湖北樣本”。這不僅僅是數據與算法的勝利,更是精準醫療從理想照進現實的生動表現。
然而,技術鴻溝可能使部分人羣成爲數字時代的“健康孤島”。年輕患者輕點手機即可完成預約掛號、查看報告,而不少老年羣體面對醫院自助終端、手機掛號系統仍感無所適從。年輕一代成爲數字“原住民”,而老年人成爲數字“難民”。智能設備操作複雜,AI語音交互理解困難,導致老年羣體在數字時代逐漸被邊緣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031萬人,首次突破3億人。當老齡化與數字化交匯疊加,老年羣體面臨的“數字鴻溝”若得不到及時彌合,將切實阻礙健康老齡化進程,影響技術紅利的公平可及。
當智慧醫療成爲新常態,如何讓基層羣衆特別是老年羣體也能跨越“指尖上的距離”?這要求我們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鋪設普惠之橋,讓技術紅利真正潤澤每一片土地。要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基層延伸。大力推進緊密型醫聯體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數字化下沉。在社衛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網點,廣泛部署智能化服務終端,並配備專職引導員,讓基層羣衆在家門口即可實現“專家問診”。大力開發推廣適老化醫療健康應用及終端設備,界面設計堅持“大字體、簡操作、強語音”,提供“一鍵呼叫”、“語音交互”等無障礙功能。加強基層衛生人員信息化技能專項培訓,培養一支懂醫療、會技術、能服務的複合型隊伍,使其成爲服務羣衆、彌合鴻溝的“橋樑工程師”。
技術本身冷峻,其溫度來源於我們如何掌握。唯有將“智”的銳利與“仁”的溫情完美融合,方能讓前沿技術真正服務於“健康中國”的宏偉圖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