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第三季每股虧損0.65元 看好記憶體動能延續到明年上半年

▲力積電。(圖/翻攝自google map)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今日舉行法說會並公佈2025年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達新臺幣118.4億元,季增5%,主要受惠記憶體產品出貨量增加;毛損爲7.7億元,較第二季減少2.5億元,毛利率提升至-7%。受惠於跌價損失回沖及匯損減少,第三季淨損縮小至27.3億元,虧損率降至23%,較上季改善6億元,每股稅後虧損也從Q2的0.8元,收斂致虧損0.65元。

力積電指出,AI帶動的高階記憶體需求依然供不應求,特別是以HBM(高頻寬記憶體)爲核心的AI應用持續熱絡。由於晶圓廠產能優先轉向HBM等高價值產品,利基型DRAM產能明顯被排擠,價格維持上行。SLC NAND Flash受惠於韓系大廠減產策略,價格自第三季起回溫;NOR Flash則因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增長,需求明顯走強,市場報價同步上揚。

力積電錶示,第三季市場價格上漲與缺貨氛圍明顯,客戶投片意願轉趨積極,預期第四季投片量與產品價格將延續成長。公司研判,記憶體市場供需緊俏的情況有望延續至2026年上半年。

在邏輯代工市場方面,力積電觀察,IT與消費電子需求仍偏保守,中國「十一長假」後面板廠普遍控產,產能利用率下降約5%至10%。手機市場呈現兩極化,高階新機刺激需求,但中低階買氣仍偏弱。

此外,中國大陸與歐美市場的整體消費力道皆不如預期。「雙11」備貨動能明顯降溫,美國關稅不確定性與跨境電商免稅政策取消,也使年底假期購物預算預計下滑逾5%。汽車市場方面,全球銷量持平,但中國品牌持續擴張,歐美日系車廠銷量下滑,歐洲整體車廠產能利用率僅約55%,Bosch更在9月底宣佈裁員1.3萬人,顯示產業重組壓力加劇。

儘管AI趨勢持續看俏,力積電提醒市場仍需留意四項外部風險,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變數、地緣政治摩擦可能引發的轉單效應,以及AI記憶體供應鏈再度出現缺貨潮的風險。公司同時指出,隨着AI伺服器需求持續爆發,除HBM外,採用3D NAND技術、具成本優勢的HBF(High Bandwidth Flash)記憶體,也有望成爲下一波AI伺服器儲存新焦點。

在技術佈局方面,力積電錶示,已攜手多家國內外業者投入AI應用封裝技術開發,目前先進封裝產品佔第三季營收約2%。其中,Wafer-on-Wafer(WoW)3D堆疊技術已進入概念驗證階段,預計2026年下半年量產;中介層(Interposer)產品良率已達量產水準,後續將擴大投片,以滿足AI晶片高密度封裝需求。

此外,力積電在NOR Flash產品驗證已有進展,預期年底可望放量。公司也強調,電源管理IC與功率元件(MOS、IGBT、GaN)仍爲邏輯代工主軸,尤其在AI伺服器與車用市場將持續發揮關鍵作用。

力積電總結,將以領先封裝技術與AI應用佈局爲雙軸發展方向,掌握新一輪結構性成長契機,同時以穩健策略因應傳統市場的週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