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力積電:記憶體市況續熱 估延續至2026上半年

對於記憶體代工市場,朱憲國指出,以高頻寬記憶體(HBM)爲代表的AI相關記憶體及儲存產品持續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傳統記憶體領域則觀察到三點狀況。首先,由於晶圓廠將產能優先轉移至HBM等高價值產品,使利基型DRAM產能受到嚴重排擠,價格持續上漲。

其次,SLC NAND Flash受惠韓系大廠減產,價格自第三季起谷底翻揚,整體市場熱度升溫,然因市場標案需求未大量拉貨且缺乏殺手級新應用,漲勢相對較溫和。最後,AIoT興起對低功耗、高可靠性的NOR Flash需求明顯增加,近期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趨勢。

整體而言,由於整體市場價格上漲及缺貨氛圍,整體記憶體客戶在第三季投片意願轉趨積極,朱憲國預期,在供給缺口持續存在狀況下,第四季投片量及代工價格均會持續走升,此波供需不平衡趨勢應會持續至明年上半年,第四季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邏輯代工市場方面,朱憲國指出5點狀況。首先,整體IT及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非常保守,中國大陸十一長假後面板廠採取控產措施,整體稼動率下降5~10%不等,間接反映在供應鏈上亦較保守。

其次爲手機市場狀況兩極化,各品牌廠9、10月陸續發表旗艦新機種,刺激高階需求,但中低階市場買氣仍平平。第三,中國大陸十一長假雖推升旅遊支出,但消費電子產品銷售不佳,整體備貨熱度不如以往熱絡,廠家對實際消費預測多保守以對,回補庫存並不踊躍。

再者,歐美市場因關稅不確定性,使美國假期購物預算估下降5.3%,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接近2022年疫情相對低點,年終消費旺季面臨挑戰。同時,美國8月底全面取消低於800美元包裹的免稅政策,亦影響跨境電商需求。

最後,全球新車總量持平,但市場結構調整劇烈,中國大陸車廠陸續擴張,歐美日車廠則見衰退,主因在中國大陸的銷量下滑,歐洲車廠稼動率平均僅約55%,博世(Bosch)9月底宣佈規畫裁員1.3萬人,凸顯供應鏈重組壓力。

至於目前AI趨勢儘管仍樂觀,但朱憲國指出,仍有關稅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與轉單效應、AI記憶體缺貨潮風險等外部因素須密切觀察。首先,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半導體晶片徵收重點關稅的時間點及具體作法迄今未定案,將持續影響第四季全球半導體與供應鏈規畫。

其次,若美國持續加大對中國大陸制裁,中國大陸也透過反傾銷稅或產地審查措施反擊,臺灣供應鏈或能從中獲得轉單或其他貿易效益。而AI對記憶體需求迄今仍非常強勁,但需要密切關注AI雲端業者動向,以判斷市場是否會贏來下一階段的記憶體大缺貨潮。

最後,AI伺服器需求方興未艾,未來記憶體儲存不只是HBM,使用3D NAND技術、尤其適合用在TeraByte級大型AI模型的AI伺服器而言,相當具成本優勢的高頻寬快閃記憶體(HBF)值得持續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