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突襲,集體爆發!
芯片股,再度爆發!
今日午後,盛科通信、芯原股份、上海新陽、寒武紀等芯片股集體拉昇,激活了市場人氣。隨後,A股主要指數探底回升,滬指漲幅超1%,科創50指數更是大漲超3%。
分析人士指出,九峰山實驗室近日在磷化銦(InP)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的消息,對芯片板塊的刺激較大。據悉,磷化銦(InP)材料是光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材料。6英寸磷化銦(InP)工藝的突破,有望推動國產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藝的60%~70%。而隨着AI大模型訓練及推理需求激增,光芯片作爲數據傳輸的核心組件,其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成爲支撐算力基建的關鍵。
芯片股午後集體異動
8月20日午後,A股芯片股集體爆發,盛科通信20cm漲停,上海新陽、勝科納米、上海合晶、成都華微、艾爲電子等紛紛拉昇。截至收盤,芯片指數整體漲幅接近3%,漲停或漲超10%的個股有20多隻。
消息面上,半導體材料領域,傳來利好消息。8月19日,湖北九峰山實驗室公佈,其實驗室團隊近日在磷化銦(InP)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成功開發出6英寸磷化銦(InP)基PIN結構探測器和FP結構激光器的外延生長工藝,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一成果也是國內首次在大尺寸磷化銦材料製備領域實現從核心裝備到關鍵材料的國產化協同應用,爲光電子器件產業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作爲光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材料,磷化銦(InP)材料的產業化應用長期面臨大尺寸製備的技術瓶頸,業界主流停留在3英寸工藝階段,高昂的成本使其無法滿足下游產業應用的爆發式增長。九峰山實驗室依託國產MOCVD設備與InP襯底技術,突破大尺寸外延均勻性控制難題,爲實現6英寸磷化銦(InP)光芯片的規模化製備打下基礎。
在全球光電子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光通信、激光雷達、太赫茲通信等領域對磷化銦(InP)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據Yole預測,磷化銦(InP)光電子市場規模2027年將達5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14%。6英寸磷化銦(InP)工藝的突破,有望推動國產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藝的60%~70%,有助於增強國產光芯片市場競爭力。
九峰山實驗室本次聯合國內供應鏈實現全鏈路突破,對促進我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協同發展有着重要影響,也爲產業鏈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例如,九峰山實驗室本次技術突破中6英寸磷化銦(InP)襯底合作方雲南鑫耀的6英寸高品質磷化銦單晶片產業化關鍵技術已實現突破,量產在即。
據悉,雲南鑫耀爲雲南鍺業子公司,主營半導體材料研發生產。在二級市場上,雲南鍺業的股價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韓國政府擬大規模採購GPU
在芯片領域,另外一則消息也引發市場關注。週三,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表示,韓國將在未來兩年內採購超過35000枚圖形處理器(GPU),作爲全國範圍內加強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長官裴慶勳當天在韓國國會表示,政府的長期目標是到2030年確保5萬枚GPU。“我不認爲政府能包辦一切。政府將爲私營部門創造人工智能市場和基礎設施投資鋪平道路。” 裴慶勳說道。
此前,韓國政府通過“AI高速公路”計劃,提出了到2030年成爲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的願景,其中包括建立配備5萬枚GPU的國家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今日,在A股市場上,GPU概念股集體拉昇,芯原股份盤中觸及20cm漲停,收盤上漲15.52%;寒武紀盤中一度大漲近10%,收盤上漲8.46%,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海光信息、北京君正、中芯國際等紛紛跟漲。
液冷服務器概念股也集體異動,浪潮信息、光迅科技等漲停,領益智造漲超7%,紫光股份、中興通訊等漲超5%。
湘財證券表示,AI大模型的破圈及AI智能眼鏡、AI手機等設備市佔率的提升,帶動端側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驅動高性能以太網交換機、先進存儲產品、GPU及邊緣計算/端側算力芯片等多種半導體硬件的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傳統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PC及IOT板塊弱復甦態勢延續,疊加國產化替代仍爲大勢所趨,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導體企業有望持續收益。
東吳證券稱,在Scale-Up網絡架構中,AI服務器內部使用的Switch芯片大致可分CPU-GPU連接與GPU-GPU互聯兩類。前者主要負責把CPU的有限上行通道擴展出來,連接到多塊GPU、網卡以及存儲設備。GPU-GPU Switch芯片則直接服務於GPU之間的大規模數據面通信。是GPU集羣實現高帶寬、低延遲的核心。據TrendForce數據,全球AI服務器在2022—2029年的出貨量複合增速約爲27.2%。AI服務器崛起,將驅動Switch芯片市場高增,2025-2027市場規模翻倍增長。該券商測算,2025年,Switch芯片市場規模約爲491.39億元;2027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1022.23億元。
責編:楊喻程
排版:劉珺宇
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