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行業觀察:歐洲車市復甦信號顯現;負極原材料價格年內漲幅超70%

2025年2月,全球鋰電產業鏈呈現分化態勢。碳酸鋰、氫氧化鋰價格延續小幅回落,但歐洲新能源車市場迎來超預期復甦,銷量同比增速達26%。與此同時,負極原材料成本壓力持續攀升,低硫石油焦、針狀焦生焦年內價格漲幅已突破30%-70%,產業鏈亟待順價機制緩解成本壓力。

歐洲新能源車市場回暖,供需結構分化顯著

歐洲復甦動能釋放,碳排放考覈成關鍵驅動

2025年1月,歐洲十國新能源車銷量達18.2萬輛,同比增長26%,滲透率提升至24%。這一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分析認爲,車企爲避免因碳排放考覈標準罰款而加速電動化轉型是重要推動因素。相較之下,美國市場表現疲軟,1月新能源車銷量僅11.5萬輛,同比增速9%,主要受特斯拉本土銷量下滑拖累。中國市場則維持穩健,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88.9萬輛,同比增28%,滲透率42%,符合市場預期。

鋰電排產高增印證全球需求韌性

2025年1-2月,鋰電產業鏈排產數據亮眼,碳酸鋰、電池、正極等主要環節累計預排產同比增幅達54%-122%。其中,單2月電池及電解液排產同比增速超120%,其餘環節同比增幅均超60%。高景氣度主要受益於全球鋰電庫存低位、中國電動車補貼政策加碼,以及中美歐儲能需求共振。

儲能裝機高位增長,出海規模再創新高

2024年國內儲能新增裝機109.8GWh,同比增136%,新疆及內蒙古成爲裝機主力區域。儲能系統價格同比降幅收窄至43%,中標均價穩定在0.63元/Wh。此外,儲能出海規模達150GWh,歐洲、北美及東亞合計佔比超60%,成爲支撐全球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

負極原材料成本壓力激增,產業鏈亟待順價

原材料價格年內漲幅突破70%,成本傳導受阻

2025年初至今,鋰電負極核心原材料低硫石油焦、針狀焦生焦價格分別上漲30%-70%。隆衆資訊分析指出,原料油價格回升、煉廠集中檢修減產及進口量下滑是主要推手。然而,負極材料價格仍處於歷史低位,疊加下游電池廠商議價壓力,負極企業利潤空間持續承壓,產業鏈順價訴求迫切。

技術升級與規模效應成破局關鍵

在成本壓力倒逼下,產業鏈企業加速技術升級與資源整合。例如,高鎳正極、硅碳負極等高性能材料滲透率提升,有望通過提升能量密度攤薄單位成本。同時,頭部企業通過長單鎖定上游資源、優化生產工藝,進一步強化供應鏈穩定性。

行業格局分化,龍頭優勢凸顯

當前鋰電關聯板塊估值呈現顯著分化。鋰礦、隔膜及電解液等環節處於3年曆史估值低位,存在修復空間;而智能穿戴電池等新興賽道估值分位較高,市場對量利雙擊預期強烈。值得注意的是,伴隨AI終端本地化加速,智能穿戴電芯市場規模預計從2025年的156億元增至2028年的24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具備大客戶資源與技術壁壘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注:本文所述數據及觀點均基於公開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