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賴總統切割不扛責 漠視人民不信任投票

罷團「反共護臺志工聯盟」昨天在立法院外濟南路舉辦開票之夜,隨着開票不如預期,有支持者也難掩低沉情緒。記者林伯東/攝影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大罷免、大失敗,府院黨將罷免輕描淡寫化約爲「公民運動」,但民進黨傾全力支持大罷免,國人有目共睹,如今要公然「卸責」,社會各界也是歷歷在目,如今,原本明年地方選舉纔是賴清德總統的「期中考」,賴清德這次親上火線,動用國家資源,並且賭上整個民進黨,最後全盤皆墨,期中考提前被當,賴清德的政治能量、領導威信均面臨了空前挑戰。

賴清德在去年總統大選僅以四成得票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國會席次也未過半,執政之路本來就遍佈荊棘。

然而,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困境,執政黨不願謙卑與在野黨溝通合作,取而代之的是採取強力對抗路線,讓執政困局更陷險境,不論「協力」推動大罷免、放任「青鳥」攻擊政治立場不同者,或透過憲政手段杯葛國會三讀法案,都是一年多來政局紛擾的主因。

今年一月,民進黨立院黨團柯建銘登高一呼「雙罷」,要罷免立法院長韓國瑜及國民黨所有立委,府院黨雖然在第一時間「切割」,並未呼應柯建銘說法;可是,隨着大罷免「起風」,民進黨表面上稱大罷免是由罷團自主發動,但實際上民進黨早就不演了,近來,賴清德更是公開號令黨公職全力協助罷免活動。

一時之間,國家機器運轉,也隨着大罷免而起舞,司法檢調成爲整肅國民黨反罷免的武器,中選會也努力將多數罷免集中在同一天投票,以帶動大罷免的力道。

不僅如此,賴清德更啓動「團結國家十講」,不知是以總統或民進黨主席的身分,到處挑動社會對立,撕裂國家團結。

然而,第一波的罷免結果揭曉,沒有任何立委或縣市首長被罷免,但不論賴總統、民進黨中央都開始切割,口徑一致地感謝公民團體,而大罷免的大失敗,彷彿與民進黨、賴總統扯不上關係,可是,過去半年多的時間,臺灣卻在罷免浪潮下不斷空轉,這一切代價,難道府院黨都不用負起責任?

賴清德領軍支持大罷免期中考,如今失敗,人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正是對賴政府與民進黨投下不信任票,府院黨不扛責,那人民自然會繼續究責,若是沒有人下臺,或是內閣改組,這一切將會反映在明年的地方選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