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廠強攻矽光子技術 富採、泰谷等積極跨足高速傳輸領域
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需求爆發,矽光子技術成爲臺灣LED廠轉型新顯學。法人表示,富採、泰谷(3339)、弘凱(5244)、立碁(8111)等指標性廠商,正憑藉其在光電與半導體領域深厚根基,積極跨足高速傳輸領域,開闢有別於傳統應用的新成長曲線。
業界分析,AI伺服器高速運算需龐大資料傳輸,傳統銅纜已達物理極限,矽光子技術透過光子大幅提升速度並降低功耗。此趨勢帶動矽光子晶片與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需求,臺灣LED廠具備切入市場獨特優勢,爭相搭上這波AI商機,期望能重新定義公司價值。
富採爲強化市場競爭力,將旗下兩大子公司晶元光電與隆達電子合併,成立富採光電,推動「雙加值引擎」轉型策略,鎖定AI光通訊等高價值應用領域。
富採表示,公司在Micro LED佈局策略積極拓展至光通訊市場,並加入臺積電、日月光投控主導的矽光子產業聯盟。該聯盟中,富採與其他三家LED廠都隸屬於專注異質整合與共同封裝光學應用的SIG2(先進封裝與測試組),但各家切入點與分工模式不同。
富採主要以Micro LED作爲主動式光源,爲異質整合提供關鍵技術,公司評估其光源相較於傳統雷射,具備更佳節能效益。
同樣身爲SIG2成員的磊晶廠泰谷,經營權易主後積極轉型,新經營團隊憑藉半導體背景,新設IC設計子公司,投入光通訊IC元件開發,以供應矽光子模組整合所需。封裝廠立碁負責EIC(電子積體電路)與PIC(光子積體電路)的產業標準制定,顯示其發揮高階半導體封裝優勢,切入矽光子晶片後段封裝與模組代工業務。弘凱身爲聯盟中的CPO封裝團隊成員,憑藉晶片堆疊專利與雷射技術,將擅長的封裝技術用於整合EIC與PIC。
儘管矽光子技術仍處發展初期,面臨高昂製造成本與良率挑戰,但業界普遍認爲,未來三至五年隨着技術持續成熟與量產規模放大,將迎來甜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