叻沙、紅咖哩入菜!米其林一星「T+T」春季菜單充滿南洋風味

▲「紅咖哩.薄荷.越光米」以紅咖哩爲基底。(圖/記者黃士原攝)

記者黃士原/臺北報導

臺北米其林一星餐廳「T+T」推出春季菜單,由於同集團的「Circum-」主打亞洲華人風味,爲了與它區隔,主廚李至正(Bruce)以東南亞與臺灣的熟悉風味進行拆解、重構,交織出新的風味脈絡,像是以沙丁魚罐頭爲靈感的前菜、將西式魔鬼蛋融入新加坡叻沙風味,和牛主餐則是搭佐臺灣餐桌上常見的豆豉小魚。

▲「鯖魚.番茄.泡菜」以沙丁魚罐頭爲靈感。

▲「伊比利豬.梅.貝涅餅」以創新手法來演繹叉燒包。

首先登場的「鯖魚.番茄.泡菜」以沙丁魚罐頭爲靈感,鯖魚以菊醋與辛香料浸漬後碳烤,焦香中透出草本與海洋的氣息,搭配自制泡菜湯經澄清後製成果凍,臺灣鹽膚木風味番茄帶出微酸鮮甜風味;「伊比利豬.梅.貝涅餅」以創新手法來演繹叉燒包,西式貝涅餅外皮炸至金黃酥脆,內餡爲經焦糖醬油醃漬的伊比利豬,底部抹上濟州梅醬,微酸帶果香,平衡油脂的濃郁。

▲「白蝦.腐皮.參峇」是將西式魔鬼蛋融入新加坡叻沙風味。

▲「雞翅.瑤柱.黃柚」以瑤柱雞湯爲靈感。

▲「玫瑰鴨.松露.車輪餅」是餐廳經典菜色。

「白蝦.腐皮.參峇」是將西式魔鬼蛋融入新加坡叻沙風味,蛋黃拌入叻沙美乃滋,新鮮白蝦與乾燥椰粉點綴,乾燥腐皮呼應湯底中的豆製品元素,增添酥脆層次。「雞翅.瑤柱.黃柚」以瑤柱雞湯爲靈感,將乾貝泥與以上湯燉煮的瑤柱絲填入雞翅,經日式燒鳥手法炭烤,外皮微焦酥脆,搭佐柚子汁與剝皮辣椒調製的清湯。

「玫瑰鴨.松露.車輪餅」是餐廳經典菜色,以鴨腿肉經長時間油封浸泡達至軟嫩,切丁後拌入松露醬成爲內餡,外層餅皮則輕盈酥香。

▲主餐之一的「和牛.丁香魚.豆豉」,選用油脂豐潤細膩的日本和牛。

主餐之一的「和牛.丁香魚.豆豉」,選用油脂豐潤細膩的日本和牛,搭佐臺灣餐桌常見的「豆豉小魚」。「紅咖哩.薄荷.越光米」以紅咖哩爲基底,越光米以雞油炒香,上面再鋪上裹上米菓、炸至酥脆的新鮮馬迦魚。

▲「金沙綴綠筍串」將豬血糕概念重新轉譯。(圖/饗賓提供)

另外,「饗 A Joy」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推出14道新菜色,其中「金沙綴綠筍串」將豬血糕概念重新轉譯,將當季新鮮竹筍串上竹籤,沾裹醬油、沙茶跟糖調製而成的醬汁,最後撒上花生粉;「聖托裡尼花園沙拉」則是綜合彩色番茄加上半風乾番茄,淋上玫瑰紅酒醬,清爽又帶點微酸微甜的口感。

▲「春雪綠筍鬆阪豬」靈感來自酸菜魚,以雪裡紅取代酸菜,鬆阪豬切成0.2公分的薄片。(圖/饗賓提供)

「春雪綠筍鬆阪豬」靈感來自於現在最流行的酸菜魚,以雪裡紅取代酸菜,再將鬆阪豬表面筋膜與油脂剔除,切成0.2公分的薄片,搭配豬大骨及雞骨,與當季鮮筍一起熬煮3小時以上,湯頭順口富含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