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良種生金,“紅色引擎”驅動集體增收路

“良種種植這個事還真不錯,今年真掙到錢了!”近日,樂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村民夏國信數着賣糧款,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近年來,南夏黨支部緊扣鄉村振興脈搏,以黨建引領、產業突破、創新驅動爲主線,積極探索農作物良種種植,走出了一條“良種興農、產業強村、集體共富”的新路,爲集體經濟發展插上了“金色翅膀”。

支部領航,“頭雁試飛”銜來“金”種子

“這個事能成,最感謝的還是咱村幹部們!”村民張海崗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核心在人。爲突破傳統農業種植瓶頸,南夏村班子、種糧大戶組成“先鋒隊”,勇闖“種子前沿”,多次赴先進良種繁育基地和地區考察學習。通過親身接觸,最終將抗病性強、產量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金”種子“銜”回本鄉本土。在黨員幹部帶領下,村民信心倍增,全村1038.25畝耕地全都種上了小麥良種“山農52號”,今年僅小麥一季,試種村民每畝收成較往年提高了10%以上,全體村民增收22.8萬元,村集體增收3.4萬元,今年預計將新增良種種植耕地2000餘畝,真正讓“增收可觀、效益實在”的良種種植成爲驅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金色引擎”。

科技賦能,“小院專家”注入“芯”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重塑傳統農業面貌的關鍵。在南夏村,就駐紮着一羣紮根泥土的“小院專家”,他們是一羣響應國家號召,駐紮農村從事科學研究、服務 “三農”的高校大學生,秉持“零距離、零門檻、零費用、零時差”的服務模式,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良種種植模式能成功,也是多虧了村裡小院專家的幫助!”村會計張玉紅深有感觸地說。良種種植期間,他們發揮專業優勢,在導師團隊支持下,針對性開展科研攻關,將前沿的緩控釋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方案等“高精尖”成果,進行適應性改良和簡化,研發出接地氣的技術規程,幫助村民解決種植過程中的“疑難雜症”10餘項。今年夏季,南夏村又種植了150畝玉米試驗田,在“小院專家”的協助下,選育8類優質良種,爲明年玉米規模化種植提前“探路”,篩選“好品”。

企業助力,“鏈式服務”鋪就“富”之路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核心動能來自市場主體的深度參與。“我們通過村企共建不斷探索,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給村民們找個增收致富的新路。”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友介紹道。南夏村與山東冀魯邊鄉村振興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合作,依託這家專注於鄉村振興的市屬國有企業,構建起“無憂鏈-技術鏈-增值鏈”全週期服務鏈,爲“村民致富,集體增收”鋪就了平坦之路。公司通過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統一供應優質種子,讓農民“放心種”;作物成熟後,集中調配大型收割機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讓村民“安心收”。同時,公司配套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村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將耕地全託管或半托管給服務中心,自己則以勞動力的形式參與生產,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獲取相應勞動報酬,小麥種植期間7名村民通過參與生產額外收入4000餘元。

沃野升騰希望,動能澎湃不息。南夏村堅持黨建引領,突破傳統農業束縛,走出來一條科技興農的新道路。一粒粒飽含科技與汗水的良種,在“紅色引擎”驅動下,正破土成金,化爲集體增收的“金種子”,共同譜寫郭家街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壯美新篇!(通訊員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