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受虐案件4年倍增 臺中呼籲:不歧視、不啃老、要通報

臺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推出象徵性倡議「防暴四神湯」,強調老人保護的四大核心理念:「不歧視、不啃老、要長照、要通報」。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6月15日是「世界老人虐待警醒日」及「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27週年,臺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推出象徵性倡議「防暴四神湯」,強調老人保護的四大核心理念:「不歧視、不啃老、要長照、要通報」,呼籲社會大衆正視老人受虐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6名長者就有1人曾在社區遭受不同形式的虐待。家防中心指出,臺灣也面臨同樣問題,且情況日益嚴峻,根據衛福部資料,臺灣老人保護通報案件在短短4年間幾乎翻倍,從2019年的1萬4971件激增至2023年的2萬2540件;臺中市65歲以上人口已佔全市總人口的16.5%,通報案件亦同步攀升。

家防中心表示,進一步分析顯示,通報案件中有超過一半(55%)的加害者爲直系血親或姻親的卑親屬,最常見的虐待形式爲精神暴力,包括言語辱罵、威脅、排擠及限制社交等,這些隱性傷害往往不易察覺,使長輩長期處於壓力與孤立之中,卻難以尋求協助。

社會局長廖靜芝指出,老人受虐問題的成因錯綜複雜,除了照顧壓力與家庭糾紛,還包括社會對高齡者的歧視與刻板印象,長輩往往爲顧全家庭名聲隱忍不報,造成通報數字偏低、黑數高。市府推出「防暴四神湯」策略:去除對老年的歧視、保障財產自主、善用長照資源(撥打1966)及落實通報機制(撥打113)。

廖靜芝強調,市府將持續加強社工與心理師訓練,提升對精神虐待的辨識與介入能力,並結合民間團體培訓訪視人員深入家庭,及早發現潛在受虐者,降低黑數發生;保護老人不僅是法律責任,更是社會每一份子的共同使命。透過跨部門合作與全民參與,盼能讓臺中長輩「神氣安老」,活出尊嚴。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