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做交易虧了幾百萬,賣房還債仍不悔改!

我的父親是一位股民,對股市有着深深的迷戀,還一度安慰臨近高考的我,如果考不上好大學,就跟着他炒股,一樣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

我的父親是一名賭徒,炒股虧了很多錢,爲了快速翻身,揹着家人四處借錢,並不惜加槓桿,結果越虧越多,最終賣房還債,一切歸零。

父親的經歷,讓我對股市和投資有了深深的厭惡,但也許是命運使然,大學畢業後,我竟也陰差陽錯地進入了股市……

PART.01

考不好就跟我學炒股,日子也很好過

我真正意義上接觸股票是在2013年,那時我正面臨高考。

有一天,父親激動地拿着一本書跑到我面前說:“孩子,別有壓力,考不好以後跟着我做點生意,再跟我學着炒炒股票,生活也能很好過。我跟你講,只要把這本書學好了,在股市裡賺錢很容易,別告訴別人。”

具體的話我已記不太清,但我知道父親是想安慰我。當時的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所以那本書的書名我記得很清楚——《五線開花》。那時,我對股票瞭解甚少,它在我印象中只有金錢和神秘。

後來,再次聽到父親和股票的事情,是在高考後的暑假,而且是從母親口中得知的。原來,父親炒股虧了很多錢,一直在向親戚借錢,還經常和母親吵架。之前我一直寄宿在學校,對此一無所知。

我加入母親的陣營,極力勸說父親,可父親總是以“你媽沒文化,不懂情況。我雖然虧了,但已經有經驗了,很快就能賺錢”爲藉口搪塞我們。

實際上,父親文化水平也不高,但他年輕時有點小聰明,憑藉出色的交際能力,承包了上海某連鎖餐飲的外包飲料茶水業務,賺了不少錢,在我們同鄉圈子裡頗有名氣,親戚朋友沒少吹捧。這或許就是他在股票市場盲目自信的原因吧。

我一直覺得,年少成名未必是好事,容易讓人驕傲自大。沒有經歷過挫折,從高處摔下來很可能一蹶不振,尤其是在股市這種容不得半分自大的地方。

或許是因果循環,或許是命中註定,父親真的從高處摔了下來。

PART.02

敗光家財,賣房還債

2014年11月左右,我還在大學宿舍,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哭着說父親炒股敗光了錢,虧了上百萬,外面欠了好多債,加上房貸,總共有幾百萬,家裡房子要賣掉。聽到這個消息,我完全懵了,明明前兩天父親還給我打了很多零花錢。母親在電話裡哭訴着罵父親,把我徹底敲醒了。用現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我承受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東西。

後來,迫於壓力,父親終於向我們“徹底”交代。原來,他炒股虧了很多錢後,想快速賺回來,就加了槓桿,結果一切歸零。

外債加上房貸車貸,再過兩三個月就還不起了。更巧的是,那一年,父親承包的一家連鎖餐飲企業準備上市,要求內部降低成本,本來靠關係拉來的生意被迫結束,我家失去了大部分收入來源。

債主們知道消息後,天天打電話催債。父親四處週轉資金,可那些曾經得到過他幫助或熱衷於吹捧他的親戚朋友,都冷眼旁觀。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了人情冷暖,錦上添花者衆多,雪中送炭者寥寥。

最終,父親被迫賣掉上海唯一一套房子還債。讓我噁心的是,原價600萬的房子,中介知道我們急賣,和買家聯合起來以各種理由壓低價格,硬生生壓到480萬。搬出原來房子的那一刻,我對中介和股票都厭惡至極。

更可笑的是,父親賣掉股票和房子後,股市和房市相繼迎來牛市。可惜父親沒有等到黎明……

此後,父親一直抱怨我和母親,說如果沒有賣掉股票和房子,現在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還開始認爲當初的選擇沒錯,只是別人干擾了他。後來,他又瞞着我們,拿着賣房子剩下的錢再次衝進股市。我對他這種死不悔改、認識不到自己錯誤的行爲深惡痛絕,爲此甚至和他大打出手。

PART.03

“以身入局”,從消極到覺醒

因爲父親的事,大學時期的我極度消極,對世界充滿悲憤,抱怨命運不公,整天沉迷於遊戲。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快畢業那年。當時流行公衆號,尤其是雞湯文。我無意中看到一篇理財雞湯文,裡面講讀書的作用,還以巴菲特和芒格先生爲例,這吸引了我。於是,我買了文中推薦的書——《窮爸爸富爸爸》。書中的內容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意識到認知的重要性。

後來,我開始瘋狂迷上讀書,從各種入門理財書籍到自學經濟學、商業知識,平均一週要讀兩到三本書。爲了找書,我看了很多推薦書的文章,發現很多理財文章都把《聰明的投資者》奉爲聖經,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好奇。

說實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股票很排斥,看它只是出於對巴菲特的好奇。剛開始讀時,我覺得很晦澀,裡面有很多專業術語,我一個一個地百度,甚至爲了讀懂財務知識,特意買了十幾本財務方面的書。

結果讀着讀着就着迷了。原本在我心裡,買股票就是賭博,毫無技巧可言。但認真讀進去後,我發現投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不是毫無規律的博彩,而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我醒悟了,原來投資不是導致父親失敗的惡魔,他的貪婪和無知纔是錯誤的根源。

股票是一個複雜的混沌系統,變量衆多,沒有人能掌握所有變量,只有找到最具確定性的變量,纔有可能獲勝。而父親所癡迷的波浪理論和均線理論等單一變量,根本無法預測股市,他忽略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我想,投資本身沒有錯,只是父親選擇的方向錯了。

爲了證明父親錯了,我開始深入研究投資,不斷看書,更新自己的認知。期間,我看了將近上百本投資相關的書籍,國內外比較有名的書基本都看了。

後來,再次和父親談股票時,我不再和他爭吵,而是和他講我學到的理論,和他辯駁。但他始終認爲自己是對的,覺得自己炒了十幾年股都沒賺錢,我看幾本書就能賺錢了?還認爲長線收益太慢。我無言以對。

爲了用事實證明給他看,我把自己積累的微薄工資,再加上偷偷說服母親給的一點資金,湊齊了第一筆啓動資金,大約4萬。對於剛畢業且第一次進股市的小白來說,這已經不錯了。

當時我的投資體系還不成熟,所以第一筆投資首先考慮市場上一些市盈率比較低的行業。當時市場比較便宜的板塊是銀行、地產、保險。由於銀行、保險研究起來比較複雜,所以我第一個目標鎖定在地產板塊。儘管如此,我還是深思熟慮了很久,研究了近一個月纔開始買入。

當時房價剛經歷一輪暴漲,面臨政策打壓,地產行業被普遍看空,只有少數人看好。但我還是陰差陽錯地買入了兩隻地產行業的公司——保利地產和新城控股。因爲當時我認爲,地產行業雖然受到打壓,但體量大且與銀行聯繫緊密,房價不可能大跌,而且地產行業步入穩定期後,頭部地產企業將受益於集中度的提升。

後來,當年很多頭部地產公司業績大幅增長,我的本金接近翻倍。這是我真正意義上在股市裡獲取的第一桶金。有了這筆資金,我終於有了和父親談判的籌碼,他也開始正視價值投資理念,就連母親對我做投資這件事也有了新的看法。

但是,人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第一次嚐到甜頭後,我又買入了中南建設,這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地產商,我認爲它的收益彈性會比保利更大,所以把一半的倉位換到了這上面。剛開始的確賺錢了,但這時我遇到了投資生涯中的第一個黑天鵝事件——貿易戰。這讓我措手不及,中南建設從盈利10%到虧損20%。這種落差太大了,好不容易賺來的錢又回去了一半。

當時我心理壓力很大,整天提心吊膽,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爲了確認不是公司的問題,我仔細研讀每一個公告和標的的信息,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所幸,冬天過去了,我熬到了春天。後面迎來了大反彈!

這樣的經歷十分寶貴,我很幸運在年輕的時候就能遇到這種事。特別是當我再次遇到黑天鵝事件(疫情)時,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操作上,我都能有所準備。黑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黑夜什麼時候過去。

PART.04

投資理念:自上而下,動態平衡

經歷過那次黑天鵝事件後,我開始重新檢驗自己的投資體系。期間,我在金融領域的工作經驗、空閒時讀書的習慣以及從一些大V的精彩分享中收穫的經驗,都讓我大受啓發。

我也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能得到大家的點撥。

自上而下的選股邏輯

自上而下主要從宏觀、行業、公司三個層面進行選股。

從宏觀層面看,要思考經濟結構的變化。比如,在我國中等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比較落後的時候,國家可以大規模動員社會資金,如專項貸款和債券投向特定領域,因爲此時投資確定性比較高,銀行是最受益的行業。

但當國家要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進行產業結構化轉型時,如TMT(電信媒體科技)、醫藥製造等領域,這些高端產業前期特別燒錢,風險較大。這時經濟結構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可能就需要一些可以承擔風險的資金,如股權融資,此時最受益的行業可能是券商。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並非建議大家買券商股。

除了經濟結構,還要思考當下的經濟週期是低迷還是火熱,以及有哪些結構性風險,以便控制風險與倉位。這些宏觀問題的答案主要來源於相關書籍和新聞。

從行業層面看,行業發展大致有初創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四個階段。

就我個人而言,比較喜歡投資處於穩定期的行業。這些行業的特點是已經有一些公司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競爭格局比較穩定,行業增長雖然沒有那麼快,但集中度在不斷提升,例如地產、家電、券商等行業。因爲在這個時期,回報相對穩定,風險也較低。

從公司層面看,我喜歡那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層、有合理的激勵機制以及管理效率較高的公司,還有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公司。

動態的倉位管理

在倉位管理上,我的基本原則是拒絕有息槓桿。

其次,在倉位管理中要儘量做到在個人能力範圍內分散投資。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能做好3 -5只個股及行業的持續跟蹤就已經很厲害了,我也很佩服像林奇那樣精力充沛的人。

另外,在這3到5只股票中要儘量做到去相關性,避免遭遇系統性風險時過於脆弱。

最後,要進行適當的動態平衡。當某個股高估時,可以減持並增持低估個股,保持整體倉位的動態平衡。

深入的研究和閱讀

只有保持對企業基本面的深入研究,才能讓我有足夠的自信一直持有股票,才能在黑天鵝事件發生時不懼恐慌。另外,還要保持大量閱讀學習的習慣,才能不斷迭代升級,面對並解決新的問題,才能比別人想得更多,走得更前面。

結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因爲之前工作的原因,我接觸過很多形形色色的投資者,他們大多數人進入股市都是爲了改善生活。但是,我看到太多人進入股市後,因爲貪婪和恐懼迷失了自我。像我父親一樣,因爲股票導致家庭危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貿然進入股市,走了很多彎路,卻沒有方向。

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看的第一本投資書籍是《聰明的投資者》,而不是《五線開花》。我的父親很固執,炒股炒了十五年,依然執迷於與莊博弈,讓原本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我也因此消極抱怨過。但我現在反而很感謝父親,因爲他讓我有機會自己去奮鬥,拓寬了生命的寬度。

但我也覺得,在投資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因爲貪婪而忘記了改善生活的初衷。畢竟,美好的生活比金錢更重要。所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給更多進入股市的人帶來一些積極、正能量的東西,讓更多的人少一點遺憾。

當然,父親過去失去的,我都會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