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抵臺 賴士葆憂:不標示產地等同全面棄守食安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批進口萊豬已進口臺灣,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蔡政府過去強調是爲國家經貿利益而開放萊豬,但多年下來,臺灣依然沒有像當初說的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如今進口商進口萊豬,讓政府所稱「食安五環」成美麗口號;美國貿易代表署也指出應排除標示原產地,如此一來等同全面棄守食安,如今在關稅談判壓力下,民衆食安還能端上臺面嗎?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一批22.99公噸自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此爲開放「萊豬」後,首批進口含有萊劑的豬肉,儘管來自澳洲,但被視爲美國萊豬輸臺的敲門磚。

「萊豬終於來了。」賴士葆表示,萊豬進口是所有關心食安民衆心中永遠的痛,更讓人痛心疾首的是上一屆的在野少數立委無法阻擋民進黨政府堅持要讓萊豬進口;當時蔡政府說讓萊豬進口是爲着國家經貿的利益,反對萊豬進口會影響臺灣加入CPTPP,導致反對聲浪都被視爲不愛臺灣,幾年過去,臺灣依然沒有加入這些國際組織。

賴士葆指出,進口商當初承諾不進口萊豬,如今爲自身利益,先用萊克多巴胺含量較低的萊豬先行闖關測試民意,罔顧民衆的食安問題,政府信誓旦旦的食安五環不過是美麗的口號。

賴士葆批評,當初各界要求萊豬進口應該標示,但政府屈從於美方要求,認爲標示就是歧視,如今美國貿易代表署公佈的「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指出標示原產地就是對美豬存在風險疑慮,應該予以排除;一旦產品和原產地都沒有萊豬標示,就等同全面棄守食安,因爲沒有任何資訊的揭露,就沒有任何知道和選擇的權利。

賴士葆表示,當初以經貿利益爲首要考量而犧牲民衆的健康,如今在關稅大戰談判的壓力之下,臺灣民衆的食安考量還能端得上談判的檯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