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政府2030年前投入9千億 促民間4兆投資拚淨零轉型
▲總統賴清德出席「臺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圖/記者呂佳賢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17日)出席「臺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時強調,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不僅關乎環境,更直接衝擊全民健康,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帶領社會共同面對。爲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千億元,引導民間4兆元投資,推動能源、產業、醫療等系統轉型,「今日的減碳行動,將決定下一代的生存條件」,呼籲跨界攜手打造永續臺灣。
賴清德今日下午出席「臺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時致詞表示,每次回到醫界大家庭都很高興,能出席這場活動更是感到榮幸,可以跟各位院長、副院長、醫界夥伴共聚一堂。他要代表國家感謝各位,在臺灣每一個角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不眠不休守護國人的健康,非常非常感謝你們。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不管是全球性、區域性的疫情,大家也都是站在最前線,這些精神其實都得到國人的肯定與感念,這也是醫界數十年來在臺灣社會建立起來的聲望我在這裡代表國家感謝你們。
賴清德指出,大家非常清楚,氣候變遷是這一代,更是下一代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因此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就是希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來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不僅是颱風或短時強降雨帶來的水災,其實他會帶來熱浪、氣溫上升,影響更是大,包括影響到傳染病的傳播、糧食的安全等,也就是說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不管是健康、生存、生活,其實影響都是很大,我們當然責無旁貸,應該共同面對。賴清德提到,2050淨零排放,從蔡英文總統宣誓開始,一直都是臺灣永續發展的目標,並沒有因爲時空轉變或是地緣政治的變化有任何改變。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裡,爲了要順利讓2050年能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特別擇定2030年要達到減碳28%±2的目標,相較於2005年碳排放量能夠減少28%±2;2035年時,相較2000年的排碳量能減少32%±2。
賴清德指出,有階段性目標纔有可能在2050年順利接軌淨零轉型,這樣的狀況下,特別也要求行政院國發會、環境部負責督導,其中最重要的6個部門是能源部門、製造部門、住商部門、交通部門、農業部門、環境部門,要提出行動方案,由政府編列預算持續推動。
賴清德說,預計在2030年前,政府會投入9千億新臺幣,帶動民間共同投資4兆元新臺幣,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同時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這樣的目標。
政府也必須積極協助醫療體系邁向淨零轉型,賴清德表示,衛福部從去年開始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劃,去年已完成輔導40家醫療機構進行碳盤查。除了碳盤查,也要有行動計劃,能節能減碳。他也鼓勵衛福部能跟各醫療院所參考長庚醫療體系、榮總醫療體系的成功經驗,讓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甚至是診所,也都能逐步朝向節能減碳,協助國家邁向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強調,氣候變遷的影響是跨世代的,今天的減碳行動,會決定未來生存條件;而氣候的調適挑戰,將是這一代無法迴避的課題。因此,我們這一輩的責任,就是要立即行動,爲接下來的淨零路徑打好基礎,讓下一代看見希望,也有能力和韌性,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賴清德說,2050淨零排放是場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感謝各位的幫忙、全力投入,不僅守護國人健康,更積極投入永續行動;不只是醫者仁心,更展現地球公民的責任與擔當。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賴清德感謝他的老師陳志鴻教授協助,也感謝邱泰源部長率領衛福部同仁積極推動健康臺灣計劃。他固然已經離開醫療第一線,但他希望能夠帶領政府做醫界的後盾,「讓你們在第一線服務民衆能夠無後顧之憂,你們在前線,我在後方協助,能夠促進全民的健康福祉。」
賴清德指出,今年健保署總額相較去年有一定性成長,「這個成長的比例應該是最近幾年來算是很不錯的比例」。醫界長期要求不應該由健保總額來支付的項目,今年也把它剔除,剔除約1、2百億。
「我一直認爲臺灣應該要有癌症防治計劃,纔有可能讓國人活得健康、活得長壽」,賴清德說,爲了解決弱勢民衆用藥問題,政府也提出癌症新藥基金1百億元,去年編列50億元,明年總預算已經在籌編,會把它編足。未來這1百億元用多少補多少,今年用多少,明年總預算在編列健保費時,在新藥基金這一塊就會補多少。
爲了要解決早期檢查能夠早期治療的問題,賴清德指出,政府也特別提到篩檢的預算,2024年篩檢總經費僅20幾億元,今年增加40億元,不僅癌篩的項目增加,癌篩年齡也下降,希望達到早期檢查、早期治療、達到既健康又長壽這樣的目標。
賴清德說,陳志鴻老師也特別勉勵提醒,其實疾病不同年齡層,包括胎兒、嬰幼兒、兒童、少年、青少年、成年、壯年、老年、銀髮族,都會有不同的面對的疾病,另外不同地域、性別也會遇到不同疾病,這種狀況下應該支持醫界,就他們所面對的疾病狀況能夠提出計劃,政府來支持。
賴清德提到,陳水扁總統第一任上任總統時,特別針對高教有卓越計劃,希望能夠促進臺灣高教進入全球百大,卓越計劃最大目標就是5年5百億,1年1百億來協助高教。今天醫界大概5年也有近5百億的健康臺灣深耕計劃。臺灣企業界表現非常優秀,不管納斯達克或是標準普爾,臺灣企業納入比例來看,或是個別產業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因爲臺灣的企業真的是表現非常好,我們醫界也不能落於人後」,賴清德期盼,透過健康臺灣深耕計劃助醫界一臂之力,在服務民衆健康有更好的力量,對民衆健康福祉有更進一步提升,也能夠得到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肯定。
賴清德也期盼,醫界除了醫療服務外,也能投入生醫領域,生醫領域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產業,如果醫界、生醫界、科技界三個領域串連起來,相信臺灣生醫領域的發展,在國際上也同樣能成爲國際矚目焦點。
最後,賴清德說,最近在推動人工智慧新十大建設,要去迎接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讓臺灣能更具競爭力,讓臺灣能在進步中更加進步。其中,社會有志之士不斷地提出,臺灣應該要有自己的主權AI,至少這三個領域應該要有,第一個是醫療、第二個是法律、第三個是金融。今天難得跟醫界前輩共聚一堂,希望未來打造醫療主權AI時,能夠得到大家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