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綏靖政策永遠不是遏制威權國解方 以色列決心值得借鏡
▲總統賴清德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晚宴。(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27日晚間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晚宴時表示,「綏靖政策」永遠不是遏制威權國家的解方,「以實力帶來真和平」的理念,才能克服各種變遷與挑戰。他說,以色列堅定捍衛家園的決心與能力非常值得我國借鏡,他始終認爲,臺灣要以「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精神,抵抗威權主義的脅迫。
賴清德在談話中表示,他要表達對以色列人質獲釋,同感寬慰之意。他說,2023年10月7日的哈瑪斯暴力攻擊,臺灣不僅在第一時間就發聲譴責,後續也在人道援助、醫療物資上協助以色列人民。
賴清德說,近期的停火與人質獲釋是這兩年多來最重要的進展,也是美國總統川普重大的外交成就,更是中東邁向和平的重要一步。
賴清德指出,猶太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猶太民族屢遭迫害,但是憑着堅毅的努力,現在全球超過1,500萬的猶太人,都是世界各地的中流砥柱。
賴清德表示,臺灣人民時常將猶太民族視爲榜樣,因爲國際處境艱難,又面臨中國對我國主權的威脅,但是臺灣人從不氣餒或喪志,靠着自己的努力,成爲全球高科技產業與AI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夥伴。
賴清德提到,臺灣是極少數每年固定與以色列、德國駐臺單位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的國家。近年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都是由總統出席,除了告誡我們「Never Again」的沉重歷史意義,更是緬懷所有抵抗極權的勇氣。
賴清德指出,國際情勢瞬息萬變,而臺灣、美國及以色列,雖然地理位置相隔遙遠,但都秉持對自由、人權與法治的堅定信念,站在面對威權主義的第一線,保衛最基本的文明與價值。
賴清德強調,「綏靖政策」永遠不是遏制威權國家的解方,「以實力帶來真和平」的理念,才能克服各種變遷與挑戰,這也是臺、美、以三國社會長期堅守的座右銘。
賴清德說,以色列堅定捍衛家園的決心與能力非常值得我國借鏡,他也始終認爲,臺灣要以「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精神,抵抗威權主義的脅迫。
賴清德提到,近年來,臺灣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明年度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達到GDP3.32%,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同時,將會仿效以色列與美國的 「鐵穹」與「金穹」,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嚴密的防空系統。
賴清德表示,未來會繼續提高國防投資,不僅要強化本土國防工業量能,也會持續對外採購所需的武器、技術以提升整體戰力,希望「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可以給予臺灣更多支持與協助。
賴清德說,除了美國持續展現對臺灣強勁的跨黨派支持,近年來,臺灣與以色列行政、立法部門也互動熱絡,他上個月才接見以色列國會友臺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的訪問團。他很榮幸收到一份聯合宣言,是由72位跨黨派以色列國會議員所簽署、共同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非常感謝以色列國會展現對臺灣的支持,並且嚴正反對中國「一中」框架、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立場。
此外,賴清德說,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重要時刻,經貿投資也是臺美以三方可以加強合作的重要領域。臺灣有成熟的先進晶片製程,非常願意在川普總統提出的「AI行動計劃」架構下,與以色列進一步合作;而他在臺南市長任內曾受邀前往以色列參加全球市長會議,對於以色列做爲「新創大國」的多元堅韌留下深刻印象。
最後,賴清德期待臺灣發揮半導體產業重鎮優勢,結合美國、以色列的研發資源及經驗,攜手深化半導體、資通訊、數位安全等領域合作,共同拓展全球市場、強化供應鏈韌性。
▼總統賴清德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晚宴。(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