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首提「臺灣之盾」 蘇紫雲曝:整合飛彈及雷射防空系統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資料照片,姚志平攝)

賴清德總統今天在國慶演說首度提及要打造「臺灣之盾」(T-Dome),國防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是延伸自以色列鐵穹及美國金穹,面對中國大陸新防空挑戰,賴提出解決方案,整合既有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防衛能力,加上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臺灣空防安全。

蘇紫雲指出,賴清德總統的演說重點包括確保臺灣民主、與世界的連結、經濟發展、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全都都環環相扣,非常重要。其中提到「臺灣之盾」(T-Dome),使用Dome這個詞彙,就是延伸自以色列的鐵穹,以及美國的金穹。

他說,臺灣現在面對中國東風15、東風16等彈道飛彈、東風17的高超音速飛彈、大量的長劍巡弋飛彈、無人機,構成新的防空挑戰,賴清德以三軍統帥的高度發現這些威脅,並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技術性整合既有的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這次國防展出現的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的防衛能力,加上中科院推出的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臺灣空防安全、國家生存。

蘇紫雲提及,臺灣的國防預算在蔡英文總統任內開始逐步增加,從佔GDP的2.5%,到明年超過3%,並將於2030年前比北約早達成5%。總統還提到,投入國防預算不只基於自我防衛需求,並能帶動經濟成長。

他分析,因爲臺灣的許多隱形冠軍,早就參與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現在將其整合起來,讓國防產業進化爲國防經濟,其經濟加乘效果是投入的1.8倍,等於投入100億元能帶動180億元的產值,對於就業、產業升級、技術轉移,都是良性循環。況且總統還提到要導入AI科技,讓防衛更有效率。

他肯定賴清德除了既有的軍事防衛,也高度重視社會韌性;並以大量「鏟子超人」自發投入救災,看到臺灣社會的韌性。因爲這顯示除了軍事防衛外,民間總體的力量更爲龐大,有了國防與社會韌性整合,才能達到國防、民防、心防三合一 ,無論面對天災或武力威脅,臺灣更有能力防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