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放寬外傭聘僱惹議!婦團批:最糟糕做法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將放寬個別家庭聘僱外籍幫傭條件,以釋放出婦女勞動力。(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將放寬個別家庭聘僱外籍幫傭條件,以釋放出婦女勞動力。婦女新知基金會表示,賴總統把「聘到移工讓女性能出去工作」的壓力放在個別家庭身上,讓臺灣家庭開出勞動條件,去跟東亞各國、各產業搶工,請問政府是否評估過,是哪些家庭能開出更好的的勞動條件、搶得到移工呢?請問總統,爲什麼要將這麼龐大的壓力放在臺灣民衆身上?這樣的政策能促進社會團結嗎?還是迫使整體社會在富/不富、本籍/外籍的區別上持續分裂?

婦女新知表示,臺灣家庭聘僱的移工超過99%是女性,而臺灣是有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國家,每四年邀請國際婦女人權專家來審查我國保障婦女人權的進展,而每四年、一直到現在,國際婦女人權專家一定會針對臺灣政府在「保障外籍家事勞工權利」一事上「尚未取得任何進展」特別提出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婦女新知說,明年年中即將再次登場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我國政府要怎麼向國際婦女人權專家說明,爲何政府不但在「保障外籍家事勞工權利」一事上依然「尚未取得任何進展」,總統還指示擴大使用國內外各方認證侵害女性人權的制度?

婦女新知認爲,唯有降低整體工時,才能撐出更寬廣的可能性,支持男性參與照顧,讓職場與家務分工更平等,破除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面臨產業缺工,政府要支持、鼓勵女性就業,有非常多不同的政策選項,賴總統卻選了一個最糟的做法。

婦女新知指出,不改善移工人權卻只想要擴大這個剝削的市場,無視人權價值,也是不折不扣的性別歧視」。婦女新知基金會創會董事長、時任董事李元貞曾於1991年在發表〈開放外籍女傭不是辦法!——積極規畫婦女政策纔是正途〉文章,要求外籍幫傭從事24小時低薪的不人道工作,可謂奴隸制的殘餘,廣大勞工家庭其實請不起外籍幫傭,因此這樣的人力市場只能嘉惠少數富貴人家,凸顯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呼籲賴總統重新思考「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的政策方向,勿再走上破壞社會團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