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17條 華郵:臺灣示警北京威脅 盼美相挺

賴清德總統提出17項反統戰措施,包括恢復軍事審判等,並將中國定義爲「境外敵對勢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定調中國爲境外敵對勢力,提出多項因應中國統戰滲透措施。華盛頓郵報報導,在美國是否介入協防颱灣未明朗之際,臺灣政府示警北京威脅與日俱增,部分目的是爲了獲取美國總統川普對臺支持。

賴總統定調中國爲境外敵對勢力、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十七項策略因應國安威脅,日前表示國防預算將增至GDP百分之三,近來還有陸配網紅因拍片發表武統言論遭移民署廢止在臺依親居留許可,華盛頓郵報報導,賴政府這些舉措可能促使北京採取報復行爲。

對於賴總統說中國是臺灣反滲透法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分析家指出,這是臺灣總統首度如此公開、大膽談論中國干預的問題,但該言論還有另一羣重要聽衆,即川普政府對中鷹派人士;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即分析認爲,臺灣希望向美國強調自身持續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及所採取的積極防衛措施,希望獲取川普政府對臺更多支持、爭取對賴總統及民進黨支持。

紐約時報報導,觀察臺灣事務的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說,賴總統似乎認定北京專注與川普就貿易戰協商時將節制對臺行動,評估要強硬對抗中國干預就應選在中國不希望有其他事務讓中美會談節外生枝的時間點,但與在野黨對立加劇可能讓計劃複雜化,賴總統可能認爲就算在野黨對他不滿最終也將支持,「賴的盤算是,若在野黨在國防支出增加上耍花招,將招致華府注意」。

賴總統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GDP百分之三以上。華府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認爲,賴總統最終仍能讓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部分原因是在野黨知道「華府正密切關注」,但在野黨將讓賴和民進黨付出若干政治代價。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臺灣事務專家何瑞恩則說,賴總統近期對中言論意在凸顯與在野黨的對比,「我想意在重申對該論述的控制權,讓反對他的人處於下風」。何瑞恩和其他幾名專家都說,臺灣確實面臨中國日益設法不當影響輿論、侵蝕民衆對政府及軍隊信心並蒐集情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