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賴祭17條 意在喊話川普相挺
賴清德總統(左)示警中國威脅與日俱增,《華盛頓郵報》報導,部分目的是爲了爭取美國總統川普(右)支持臺灣。(總統府提供、路透)
賴清德總統本月13日定調大陸爲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國安及統戰威脅的策略。《華盛頓郵報》報導,臺灣政府示警中國威脅與日俱增,除了講給臺灣選民聽外,另一羣重要的聽衆是川普政府裡的對中鷹派,盼獲得美國總統川普對臺支持,藉此爲賴清德及民進黨獲取更多支持。
華郵近日發表一篇題爲《臺灣警告中國威脅日益加劇,部分意在爭取川普支持》專文。針對賴清德13日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的演講,分析家認爲,這是臺灣總統首次如此公開、大膽地談論中國干涉問題。
臺學者直言 兩岸衝突正在升級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分析,這項政策的宣佈,可能是爲了從川普政府獲取更多支持。她說,「臺灣希望向美國強調,他們持續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以及所採取的積極防衛措施。」
報導指,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不願明確表明是否會以軍事介入、阻止中國奪取臺灣,而這被視爲嚇阻北京的關鍵策略。川普執政後,戰略模糊更爲明顯。上個月,川普被問到是否會堅持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即中國不應武力奪取臺灣時,川普拒絕置評。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本月稍早也表示,臺灣的國防支出應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以上。
政大外交系主任吳崇涵告訴《華郵》,「我們與中國的衝突正在升級,這是肯定的。那中國呢?他們肯定會對賴清德的所有政策和言論作出迴應。」
賴挑戰底線 其他總統從未做過
《華郵》認爲,美國是否會介入協防颱灣尚未明朗之際,賴清德的宣示似乎想更進一步(pushing boundaries)探知。幾十年來,臺灣領袖一直謹慎地捍衛臺灣主權,同時避免激怒北京。賴清德日前將中國稱爲「境外敵對勢力」,這是臺灣近年來其他總統從未做過的事。
在臺灣面臨中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之際,川普交易式外交風格,讓許多臺灣人感到不安。有些人擔心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恐將臺灣作爲美中貿易協議的談判籌碼,就像他與俄總統普丁打交道,處理烏克蘭問題那樣。
曾任國民黨立委的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表示,賴清德可能是爲搶先在川習會前發表言論,「這是爲了展現臺灣認真看待自我防衛,且臺灣也致力於情報事務」。
對於賴承諾恢復軍事法庭,許毓仁說,「他確實比較強硬,但他正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來應對中國,同時避免引發局勢升級的風險。」在去年520總統就職演說中,賴清德多次直接使用「中國」一詞。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認爲,賴清德「現在又稱中國爲境外敵對勢力。問題是,這符合臺灣利益嗎?」
谷立言稱 中文模型藏中共宣傳
葛來儀認同賴清德的相關措施,「賴清德呼籲關注中國大力挑撥臺灣社會不和、散播絕望的舉動,我認爲是正確的。」但是她也擔憂北京反應恐招致報復螺旋,加劇緊張局勢。
史丹佛大學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23日首次在臺舉辦「臺灣未來:國際變局下的現代化之路」論壇,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在致詞時,引用國務卿盧比歐的話表示,美方對臺灣議題立場一貫,不會捨棄臺灣,並且反對任何用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臺灣地位。
谷立言提醒,臺灣面臨來自中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領域的威脅,例如臺灣在AI硬體制造雖居領導地位,在軟體領域卻落後,國際間擔憂,中文大型語言模型暗藏中共政治宣傳,AI能力的運用可能影響健康和國防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