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臨2大威脅 賴清德:沒時間等待只能積極加速整備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20日)舉辦國際論壇。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說,在當前的國際環境裡,臺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爲首的威權體系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破壞,「這兩大挑戰,一個來自自然環境,一個來自威權國家擴張的野心,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總統賴清德出席「韌性臺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圖/記者林敬旻攝)
賴清德致詞時指出,今天不只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成立滿1週年的重要時刻,更是一個臺灣連結世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的場合。在當前的國際環境裡,臺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世界各國都面臨嚴峻挑戰,考驗基礎建設,也影響糧食安全與傳染病控制,對經濟與公共衛生造成巨大壓力,韌性不只是防衛與安全的議題,更是民生與社會穩定的基礎。
另一方面,以中國爲首的威權體系彼此聯盟,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破壞,他們透過軍事侵擾和各種手段,試圖削弱我們的信心,分化我們的社會,測試國際社會底線,並逐漸改變區域現狀與國際秩序。
「這兩大挑戰,一個來自自然環境,一個來自威權國家擴張的野心,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賴清德說,正因如此,去年9月,他在總統府召開第一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時,提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三個強化方案,並且建立五大工作主軸,從民意訓練物資調度能源安全醫療避難到資通金融防護,展現出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精神。
賴清德提到,過去一年,政府將這五大工作主軸轉化成具體行動,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透過平時演練發現不足、即時強化;也首次結合防災與防衛,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城鎮韌性演習,讓軍方的防衛行動與地方的疏散醫療物資調度協作。
「和平靠實力,實力靠韌性,就是我們的目標。」賴清德說,過去一年不只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動起來加速整備,也看到許多民間企業、志工組織、宗教團體、民防NGO都紛紛展開自己的韌性整備工作,並積極參與,甚至舉辦各種訓練及演習。
賴清德表示,這個衆志成城的心情,正是他當初決定在總統府,以國家高度,設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