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加劇 研究:19億人恐面臨洪水威脅
研究顯示,直至2100年全球將有約19億人要面臨洪水災害。(圖片來源/photoAC)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美國德州「瓜達盧佩河」(Guadalupe River)4日山洪暴發,罹難人數超過100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直至2100年,全球將有約19億人要面臨洪水災害,類似事件未來恐更加頻繁且致命。
根據國際權威綜合性科學期刊《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年的一項研究「氣候和人口變遷在全球洪水風險和脆弱性中的作用」指出,2100年球將有約19億人,居住在可能每年都有1%機率發生嚴重洪災的地區,相比2020年增加約3億人;其中21.1%源於氣候變遷因素,76.8%歸因於人口變化,剩下2.1%則是氣候變遷加上人口變化的共同影響。另外,在Nature 期刊2021年發佈的資料顯示,2000至2015年間,全球居住於洪水高風險地區的人數上升了20%,遠超過先前預測。
此外,根據歐盟的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發佈報告指出,全球暖化讓大氣儲水能力提升,每升高1°C,空氣可容納約7%的額外水氣,讓暴雨更猛烈,而暖化也使颶風移動更緩慢,降雨集中,增加洪災發生率。
美國德州「瓜達盧佩河」4日凌晨因豪雨導致山洪暴發,截至7日已搜救4天,目前確定的罹難人數已超過100人。山洪暴發會瞬間將小溪或幹河牀轉變爲洶涌激流,也會沖毀道路、橋樑與住宅,特別是地勢斜坡陡峭、土壤巖質不易滲水的區域,更容易引發洪水災害;另外,城市則因鋪設大量柏油路與水泥地面,無法吸收雨水,導致雨水無處可去,短時間內易集結成災。
事實上,河流泛濫原本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歷史上如美國密西西比河谷、埃及尼羅河流域、與中東的底格里斯河,因洪水淤積大量肥沃土壤,孕育出偉大農業文明;然而,隨着現代人類大量在洪泛區建築住宅與基礎設施,風險與災害程度也隨之上升。
洪水過後,災區往往滿布淤泥與有害污染物,包括尖銳廢棄物、燃料以及未處理的污水,受浸泡建物亦可能因黴菌迅速滋生而無法居住;此外,缺乏電力與乾淨飲水也易引發蟲媒傳染病、皮膚疾病與霍亂等疾病,民衆需當心。
而國人面對山洪暴發,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提醒4點,1.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周邊環境,儘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2.山洪暴發時,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向兩側快速躲避。3.山洪暴發時,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4.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政府的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尋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