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批修法違憲 在野斥反監督專制
賴清德總統29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憲政體制」。(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29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憲政體制」,點出藍白過去通過的7大爭議法案,並直言沒有看過立法院會通過一個法律,竟然被判決違憲。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反批,這些都是賴清德與民進黨過去長期主張,爲何賴一執政就全部鄙棄,並發動覆議和釋憲呢?
國民黨團表示,賴清德說「國會改革法案」違憲、《財劃法》修正弱化地方、《憲訴法》、《選罷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中央政府總預算等修法不符社會期待,但國會改革、財政收支劃分、大法官獨立自主、罷免附身分證、維護警消權益,哪個不是當初賴及民進黨過去長期的政治主張?
黨團痛批,爲何賴清德執政,這些主張全被行政院鄙棄,甚至發動覆議及釋憲?因爲這些修法都是實質監督政府、強化地方政府及民衆權益和自主權,民進黨無法再利用這些法律控制人民、剝削地方政府,更無法讓賴再大權獨攬,所以才反對。
民衆黨團則指出,國人看到的是「選前承諾、選後違憲」,從25年從未修正的《財劃法》到總預算覈實刪減,民進黨將憲政民主所應奉爲圭臬的監督制衡視如敝屣,一心只有綠意志與利益,如此墮落的專制心態,也難怪賴會將提出批評的異議都打成「雜質」。
此外,賴清德說法案後來被憲法法庭判決違憲。爲此,在野黨修法提高大法官門檻,以樹立憲法裁判公正性,未料,立院6月13日決議在7月25日進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投票,中選會卻公佈26日辦理罷免投票,讓藍白認爲有政治考量。
藍委賴士葆表示,隔天就要罷免投票,前天還要大法官補選,讓被罷免的藍委心情很複雜,但還是會嚴格審查;白委林國成也坦言,當然會有風險,不過既然已確定投票日期,就照制度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