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的年代,我們在幹什麼?
實話實說,冒險拜讀《萊布尼茨微積分》,完全是着了兄弟的道了。那哥們兒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理工男。在他眼裡,萬物皆數,so easy!頗有點畢達哥拉斯的意味。可對於本渣,那簡直就是天書。所以,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細嚼慢嚥,也只是對任定成先生的弁言、孫小禮先生的導讀和蔡爾德先生的英譯者序略有感觸。正文部分,不敢造次。
萊布尼茨法學出身,精通數學、哲學、邏輯學、物理學,涉獵化學、生物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四十餘種學科,創立了微積分、二進制、數理邏輯,研製了史上第一臺手搖四則計算器,是一個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通才奇才,被譽爲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學者,有“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之稱。
萊布尼茨出身於德國萊比錫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萊布尼茨自幼酷愛讀書,8歲上學,開始學習拉丁文、希臘文、修辭學、算術、邏輯、音樂、聖經、路德教義。12歲已遍讀古希臘古羅主要名著,尤其偏愛古典邏輯學,13歲開始思考改進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理論。15歲,萊布尼茨進入萊比錫大學法律系,17歲發表畢業論文《論個體原則的形而上學爭論》,並直接獲得碩士學位。20歲發表《論組合術》,躋身世界組合數學研究者前列。由於其太過年輕,萊比錫大學拒絕授予其博士學位。萊布尼茨無奈轉學到阿爾特多夫大學,並於次年提交法學博士論文。論文答辯還沒有結束,評委會就已經一致通過授予其法學博士學位。這一年,他21歲。25歲始,萊布尼茨以外交官身份旅居法國四年。期間,完成論文《物理學新假說》,上下兩篇分別寄給巴黎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27歲成爲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此期間,萊布尼茨還初步創立微積分、研製出史上第一臺木製手搖四則運算計算器。33歲創立二進制算法。40歲着手創立數理邏輯的表意符號和語言範式,成爲現代數理邏輯的奠基人。54歲當選爲巴黎科學院院士,參與籌建柏林科學院併成爲首任院長,直至去世。61歲完成哲學大成之作《人類理智新論》,系統闡述了自己的哲學觀點。
此外,萊布尼茨還在其它多種學科研究中取得斐然成果:光學方面推導出光的折射定律;材料學方面推導出馬特略-萊布尼茨理論;生物學提出“有機論”的主要觀點;工程學方面最早提出無液氣壓機原理;心理學方面提出“身心平行論”和“下意識”的理論;氣象學方面首次組織對大氣壓的觀察測量,等等。
說到微積分,就繞不過歷史上那場曠日持久的學術公案:微積分創立優先權到底是歸牛頓還是歸萊布尼茨。這場世界級的嘴皮子大戰一直打了二百多年,直到20世紀纔算達成共識形成定論:牛頓和萊布尼茨彼此獨立地創建了微積分,各自形成了完整嚴密的學術閉環。
倆人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手稿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啓動微積分研究,牛頓比萊布尼茨早了9年;正式發佈研究成果,萊布尼茨比牛頓早了3年。期間,兩個大咖還互相通信交流過學術心得,彼此惺惺相惜頗爲欣賞。最重要的是,兩人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明顯差異,有力佐證了兩套學術成果的首創性、完整性和獨立性。
一、牛頓的微積分是從運動力學入手,圍繞速度概念開始的,稱爲“流數法”。牛頓是“力學之父”,他理所當然要玩自己的最強項。而萊布尼茨則是從幾何學入手,研究切線問題開始的。
二、牛頓的研究是經驗式的、具體的和謹慎的,他比較喜歡用微積分的方法來解決具體問題。而萊布尼茨的研究則帶有明顯的哲學傾向,他更喜歡把微積分研究從具體問題中提煉出來,使之一般化、普遍化、系統化。
三、牛頓對於算法符號頗不在意,大概其自己明白就好。而萊布尼茨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算法的表述形式,他設計的表意符號簡單明瞭完整實用,被普遍接受並沿用至今。
萊布尼茨生於1646年,卒於1716年,享年70歲。同一時期,我們正是大清初年。面對萊布尼茨開掛一樣的人生,我非常好奇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仔細覈對了一下《中國歷史年表》,將所載大事羅列如下:
1645年“揚州十日”屠城事件。
1659年大清首次文字獄《明史輯略》案結案,千餘人入獄、70餘人梟首、18人凌遲。
1661年鄭成功徵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
1669年同仁堂開業。
1672年—1681年三藩之亂。
1683年鄭克塽降,臺灣迴歸。
1688年《長生殿》上演。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
1699年孔尚任《桃花扇》上演。
1704年頒佈標準鐵斛,統一全國體積量器。
1709年始修
圓明園。
1716年施行攤丁入畝。
此一時期,中國出現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大啓蒙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