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在幹什麼?

5月已過半,即將邁入6月

回顧這半年,廣州有喜有憂

喜的是,廣州取得了不少傲人成績

是南中國最爲閃亮的“明星”城市

憂的是,一季度GDP又被重慶趕超了

還得面臨隔壁兄弟佛山的搶人

5月13日,佛山出臺新政提及“買房即可入戶”

壓力給到了廣州

差別化入戶政策什麼時候落實

半年考,廣州到底取得了什麼成績

這一期,我們就來聊聊

高光時刻:消費熱度全國第一

獨角獸數量全球第九

半年考,廣州做了好幾道加分題

整體成績保持在優秀水準

穩住了良好的基本面

派隊梳理了一下

主要有以下幾道加分題,十分高光

在硬實力方面

廣州城市活力足,消費力強勁、產業實力強

人口虹吸效應大

(1)穩佔全國消費熱度TOP10城市榜首

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廣州燃爆了

5月5日

微信《2024“五一”數據報告》數據顯示

廣州穩佔全國消費熱度TOP10城市榜首

出現如此熱火現象,並不奇怪

廣州本身就是萬億消費城市

也是全國僅有的

三個“雙萬億(社會消費品、外貿)城市之一

另外兩個是北京和上海

廣州夜經濟也很搶眼

《2024年廣州夜間經濟發展報告》 顯示

廣州夜間消費指數位居全國第五

首批15個羊城夜市先行區助力,功不可沒

廣州消費火爆,說明了兩點:

城市經濟活力強勁,有良好的韌性

“煙火氣”足,人民生活有幸福感

(2)廣州“獨角獸”數量全球城市第九

《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

全球共有1453家獨角獸企業

廣州有24家企業上榜

位居全球城市第9,全國第4

增量居全國第2

中國十大獨角獸,廣州佔了兩席

希音(第3)、廣汽埃安(第10)

24家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以色列(26家)

或加拿大(25家)一個國家的數量

這些獨角獸基本來自

人工智能、半導體和新能源

都是前沿的產業,這也使得

廣州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

躍升至第8位

“廣深港”科技集羣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

連續四年居第2位

廣州已成爲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

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國際大科學計劃等重大平臺的城市

高科技、高製造業實力拉滿

廣州還和深圳一起擬入選

2024年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

(3)全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增量9.29萬人

4月初,廣州官方就披露了一組數據

去年廣州常住人口1882.7萬人

增加9.29萬

戶籍人口增加21.7萬

常住人口數量再創新高

人口總量繼續居全省第一

說明廣州的城市吸引力很強

(4)《中國百強城市》,廣州穩固全國第三

4月8日,品牌價值評估機構GYBrand發佈了

“2024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廣州位列全國第三

而在《世界城市500強》榜單中

廣州位於第26位

(上海第8,北京第9,深圳第29)

展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

(5)軟實力與日俱增

包括文化軟實力和營商環境軟實力

近日,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公佈

新一輪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入選,華南地區唯一

這就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

今年上半年

廣州就有不少文化、科技地標動作頻頻

3月11日

廣州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項目

綜合體育場主體結構已封頂

爲6萬座的甲級綜合體育場

服務2025年全運會

3月26日

廣州足球公園開工,容量7.3萬人

建成後可滿足世俱杯、世界盃等國際賽事

預計2025年底投入使用

5月1日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對外開放

五一假期日均客流量約5000人次

帶動全區日均旅客數量超100萬人次

成爲新的旅遊打卡點

5月2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

主體結構全面亮相

已經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

一期工程預計於2025年建成

再來看下營商環境

《2023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中

廣州和深圳爲第一檔

目前,廣州的營商環境已進階到6.0版本

第135屆廣交會

第10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

更讓廣州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比如第135屆廣交會

境外採購商到會人數創歷史新高

此外,廣州誕生全國首張城中村改造房票

擬建F1國際賽車場轟動全國

讓廣州的曝光度持續不斷

聚焦實事:出臺重磅規劃

大力發展產業

回顧上半年

廣州確確實實做了不少實事

派隊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磅規劃頻繁出臺

最重要的莫過於這個:

《廣州面向2049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提出“兩洋南拓、兩江東進

老城提質、極點示範”16字方針

謀劃7大戰略舉措

建設開放之城、海洋之城

樞紐之城、創新之城

宜居之城、人文之城和韌性之城

其中三核之東部中心、南沙

極點示範中的北部增長極

都有實際性進展:

《廣州東部中心總體規劃》編制完成

聚焦“現代活力核”功能提升

規劃形成“一帶四軸,雙城三片”的空間結構

並提出了雙城概念:海絲城、東江城

與此同時

海絲城規劃設計中期成果也通過專家評審

提出11公里科技長灘理念

側重於面向科技創新趨勢的

產業空間轉型和濱水空間釋放

南沙

上半年也受到了國家的重點關照

1月,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發佈

《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

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

支持南沙在市場準入

以及監管體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

爲大灣區乃至全國探路

同月

《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發佈

廣東強力立法支持 “南沙的事南沙辦”

3月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支持

《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

四次點名南沙

支持南沙科學城

高水平承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任務

支持南沙新區

積極打造國際消費中心重要承載地

南沙新區立足灣區、協同港澳

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

支持南沙新區

深入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

探索體現新區特點的標準和服務體系

北部增長極

則有兩大規劃:

一是《廣州北部增長極(含空港經濟區)

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審議通過

推動北部增長極從“交通樞紐”

向“經濟樞紐”、再向“開放樞紐”迭代升級

助力廣州向海而興、向空而強

二是組織編制了《北部增長極協同發展規劃》

打造全球綜合樞紐門戶

國際供應鏈組織中樞

灣區北部智造高地

綠色生態航空都會

此外,《廣州面向2049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重新劃定主城版圖,範圍有所縮小

將荔灣、越秀、天河、海珠

白雲北二環以南地區劃爲主城區

黃埔及番禺兩區則排除在主城區外

派隊覺得重新劃定主城區範圍

就是基於“廣州2049戰略”大棋局的考慮

主城範圍縮小更利於主城提質

黃埔及番禺不再是主城

則是基於兩洋南拓、兩江東進戰略的考量

(2)交通全面開花

廣州作爲地鐵客流強度國內第一的城市

在地鐵建設方面全面開花

今年開通的地鐵線路主要有:

地鐵11號線:

4月28日長軌貫通

將於今年年底開通

地鐵三號線東延段:

4月29日實現“三權”移交

今年開通運營

地鐵十二號線:

列車已經首度曝光

東湖至大學城南段的隧道已全面貫通

這區段也有望率先開通

今年要動工的交通項目主要有

廣州東站至新塘站五六線和8號線東延線

其中廣州東站至新塘站五六線

爲高鐵進城的主要通道

爲廣汕高鐵西延段

4月26日環評獲批

有望在年內正式開工建設

高鐵進城的主要通道還有

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

城際軌道方面

佛莞城際(番禺站-東莞西站)

廣佛南環(佛山西站-番禺站)

即將開通運營

將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佛山西站-肇慶站)

莞惠城際鐵路(東莞西站-小金口站)相連

實現“四線貫通”運營

5月14日已經面向媒體開放試乘

已經建成的新白廣城際也有望今年開通

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

4月底全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開通時間待定

上半年,廣州還發布了

《廣州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22—2035年)》

將打造12312出行交通圈

1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

2小時通達粵東粵西粵北地區

3小時通達國內及東南亞主要城市

12小時左右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規劃佈局15條城際鐵路線路

實現廣州與佛山

東莞中心城區30分鐘互達

周邊城市1小時互達

(3)產業各區齊發力

2月,黃埔共有43個項目集中籤約

拉開了東部中心發展產業的號角

投資總額約516億

預計產值營收約954億

簽約項目涉及的產業有新一代信息技術

生物製造、汽車行業、人工智能

與智能裝備以及低空經濟等

今年,黃埔將力爭全年引進400個以上項目

每個重點產業引進10個以上建鏈強鏈項目

大力培育十大民營頭部企業

力爭5年內培育3家五百億級企業

5家百億級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

黃埔還誕生了全球eVTOL行業內首張生產許可證

低空經濟已成新質生產力的代表

上半年,荔灣簽約重大產業項目12個

協議年達產值超520億

涵蓋了新商貿業、生物醫藥與健康

激光與增材製造、智能製造

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行業

一季度,南沙還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活動

5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30億

在全市首推“穩經濟八條”,爲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白雲則引入了一個重磅項目

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

助力我國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

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

一季度,廣州共計開工319個項目,總投資超3200億

其中,產業建設項目158個,總投資1969億

基礎設施項目73個,總投資225億

社會民生項目50個,總投資284億

城市更新項目38個,總投資734億

發力產業的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4)樓市與舊改,廣州走在了前面

1月,廣州放開超120㎡住房限購

成爲首個放鬆樓市限購的一線城市

後續纔有北京、深圳、上海的跟進鬆綁

同樣也是1月,廣州開出一線城市首張房票

3月29日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

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這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

地方性法規條例

4月,黃埔區發出全國首張

“依法徵收、淨地出讓”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項目房票

直面問題:大考壓力下

廣州如何考出好成績?

上半年,廣州也面臨不少壓力

(1)一季度,重慶GDP反超廣州

再奪中國經濟“第四城”

重慶是7232.03億,增速爲6.2%

廣州是7161.14億,同比增長3.6%

差距很小,只有71億

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工業

重慶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增8.6%

主要支撐來自汽車、材料和電子產業

而廣州僅有0.1%

廣州經濟運行仍處於動能轉換

結構調整的關鍵期

面臨行業修復不平衡

新動能未能有力支撐增長等問題

所以,廣州上半年或者全年能否守住GDP“第四城”

值得關注

(2)佛山出臺樓市政策,跟廣州搶人

5月13日,佛山發佈房地產新政13條

“購房可入戶”這一條

讓廣州顫抖了一下

有房或者工作滿3年可入戶

有購房合同也可入戶

高明居住滿半年可入戶

配偶、未成年子女可隨遷

目前廣州出臺了差別化入戶政策的徵求意見

白雲、黃埔、花都

番禺、南沙、從化、增城七區

28週歲以下、大專學歷

連續繳社保滿1年可入戶

但還未見遲遲落地

相比而言,佛山入戶門檻更低

搶人方面,廣州的壓力就來了

今年如何繼續保持常住人口、戶籍人口的增長

也是關注點之一

(3)樓市方面的壓力

一是成交略顯低迷

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

4月新房成交4819套

同比減少31%,環比減少11%

二是庫存大,急需加快去化

中指院數據,截至4月底

廣州新房可售套數117643套

可售面積1304.8萬m²

去化週期26個月

其中增城、番禺、花都最突出

南沙、白雲、荔灣可售套數超1萬套

可售面積均超100萬m²

天河、增城、從化去化週期超過30個月

荔灣、白雲、花都、南沙去化週期超過25個月

在“去庫存”的政策主基調下

廣州是否繼續放鬆限購

關注度不低

廣州作爲一座韌性很強的城市

有人口增量,有強大的城市基礎設施

產業基礎雄厚,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未來,必將創造更多輝煌

呈現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