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熱潮席捲全球 盲盒快時尚卻帶來環境隱憂

韓國女星 Lisa 多次曬出泡泡馬特吊飾,引發全球風潮。(圖片來源/lalalalisa_m Instagram)

根據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報導,全球爆紅的潮玩角色 「Labubu」,讓母公司「泡泡馬特」的去年總收入翻倍,達到約 1.81 億美元。盲盒潮流再度席捲全球,但隨之而來的產業生態與環境影響,卻不容忽視。

Labubu 於 2015 年誕生於香港藝術家龍家升筆下。自 2019 年與泡泡馬特合作後,LABUBU 開始大規模曝光,以「醜萌」造型贏得大衆喜愛,招牌的9顆尖牙成爲其最鮮明的特色。當國際巨星 Lisa 曬出 Labubu 吊飾後,其人氣迅速飆升,吸引無數明星與粉絲爭相收藏。網紅甚至爲了博取流量,開箱各系列盲盒,爲了追求隱藏款而大量購買,Labubu 一夕間成爲身份象徵。然而,高需求也帶來供給問題,嚴重缺貨與限量商品促生黃牛與假貨,市場秩序因此混亂。

Labubu 產品種類多元,主力仍以盲盒形式銷售。盲盒的魅力在於「未知與不確定性」,易引發消費者的賭博心理。爲了抽中喜愛款式或隱藏款,消費者往往重複購買,導致過度消費。盲盒本身的包裝爲耗材,而爲了提升拆盒體驗,紙盒內會再附一層塑膠袋,因此大量生產與棄置後的盲盒垃圾,對環境造成不小負擔。

另外,Labubu 娃娃主要由聚氯乙烯(PVC)和聚酯織物等塑膠製成,這些材料源自化石燃料,尤其 PVC的生產和處置會釋放戴奧辛等有毒化學物質;此外,用於絨毛玩具的合成纖維,因其資源密集的製造過程,也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惡化。

隨着綠色消費趨勢的崛起,近年泡泡馬特亦有所行動。2024 年,公司推出碳中和文創禮盒,內附「DIMOO 經典復刻」手辦,採用低碳可降解材料,禮盒外包裝與物流盒合二爲一,減少非必要耗材;手辦與珍珠棉取出後,禮盒可作展示用途,降低廢棄物產生。同時,泡泡馬特推出「液態流膠」技術,通過一次注塑成型替代傳統噴塗工藝,不僅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也降低生產能耗,進一步縮小碳足跡。

回顧潮玩歷史,還記得Be@rbrick、Companion、Beanie Babies 等過去也曾風靡全球的IP 嗎?目前還有人在爭相購買炒價嗎?這些過往案例或許也將成爲 Labubu 的未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