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等盲盒玩具為何讓人搶購? WSJ:原因在「上癮」
泡泡瑪特公司推出的Labubu是當今最熱門的盲盒玩具之一。(路透)
華爾街日報3日報導,拉布布(Labubu)等盲盒玩具的購買其實是一種機率遊戲,帶來驚喜的刺激感受讓年輕消費者不斷掏錢消費,容易讓人成癮就是盲盒玩具銷走走紅的原因。
住在賓州格林巷(Green Lane)鄉間的韋比爾(Ridge Weibel)小時候喜歡收集麥當勞(McDonald's)快樂兒童餐的附贈玩具,兩年前在Instagram看到日本天使系列公仔Sonny Angels非常心動,但由於住家附近買不到這款盲盒,一直等到前往德州奧斯汀(Austin)拜訪親戚時終於買到,打開盒子看到頭上帶著白蛇造型的小天使,讓他雀躍不已。
韋比爾說,對於Sonny Angels盲盒的執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總共砸下超過10萬元。他說:「我變成嚴重失控,最初買了幾盒之後,漸漸覺得怎麼買都還是不滿足」。
報導指出,泡泡瑪特公司(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推出的Labubu是當今最熱門的盲盒玩具之一,2025年上半年美國銷售業績約3億1800萬元,與一年前同期相比成長1142%。
某些收藏家隨機購買新推出的Labubu玩偶,某些玩家曾緊盯想要的款式,甘願花幾倍價錢在eBay或其他網站收購。
若以一個Labubu零售價格27.99元計算,四口之家每週日常雜貨及買菜平均開銷,大約等同8個Labubu,購買一雙耐吉(Nike)慢跑鞋大約等於5個Labubu,購買泰國菜外賣則代約2個Labubu。
專門研究消費者心理學的奧伯尼大學(University at Albany)行銷學副教授寇瓦查瓦(Aleksandra Kovacheva)表示,盲盒吸引力不只是盒裡的玩具而已,而是整個體驗予人的感受。
購買盲盒玩具很像收集寶可夢卡牌(Pokémon Cards)或穀物早餐盒裡的玩具,消費者大致知道會買到什麼,但不確定。
寇瓦查瓦說,打開盒子查看裡面究竟是什麼的過程,讓人產生好奇心,可能得到意料之外的產品,或者比預期還要更棒的產品。
對於某些收藏家來說,尋找喜歡款式、拆開包裝、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的體驗,就是導致一買再買的原因。
報導指出,年輕人面臨就業市場險峻、購買房屋遙不可及的處境,盲盒玩具則創造「負擔得起的奢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