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高水平開放 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山西是‘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奮起直追,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再次強調。

當前,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宏大版圖中,山西,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正積極將“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作爲核心任務之一,通過多元化的市場開拓、制度創新和國際合作,主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加速構建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新格局,奮力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在對外開放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01 夯實外貿基礎 着力發展新業態

4月25日,省統計局發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省經濟運行呈現出起步平穩、開局向好的態勢。山西外貿成績也可圈可點,尤其是外貿主體持續增長,一般外貿企業延續正增長態勢。

今年一季度,全省外貿主體活躍企業數量增加超一成,中小外貿企業進出口持續增長。從活躍企業數量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1444家,同比增加12.3%,淨增加158家。中小外貿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2.5%。

回望2024年,我省外貿基本盤一直穩固。一方面通過實施“千企百展”行動計劃,支持中小外貿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專業展會或線上展會;通過實施外貿空白縣清零行動,穩住縣縣有外貿格局。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外貿結構,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實施“晉服全球”推廣計劃,全年累計組織近百家企業參加服貿會、上交會、高交會、日本IT周等境內外展會,持續打響“山西服務”品牌。推動實施“山西好禮”“山西書架”等“文化出海”系列活動,持續擦亮山西文化名片。加強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認定管理,培育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夯實聚集發展的載體平臺基礎。同時,我省還搶抓共建“一帶一路”、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機遇,在穩定拓展中間品貿易,擴大日用陶瓷、特色農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上持續發力。

脫水紅薯首次出口美國、鮮杏首次出口俄羅斯、大同黃花首次出口美國、蜜棗出口馬來西亞、大豆粉出口意大利、“晉”味酸乳首次出口越南、藜麥粉首次出口法國……越來越多的山西優質特色食品走向國際市場;“山西製造”聲名遠播,華遠國際陸港集團全力推進物流通道、海外倉和進出口供應鏈建設,服務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邁出新步伐;太重集團向全球60餘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質輪軸產品,山西建投業務佈局涵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汾酒集團亮相歐美主要國家,成爲白酒國際化生態引領者。

在外貿穩中提質的同時,山西還大力推動對外貿易擴量提質,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目前,我省已搭建起太原、大同、運城三大跨境電商綜試區。建成省級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全模式運行。全省已建成3個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監管場所和1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支持我省企業在境外16個國家建設了27個海外倉。建設了晉貿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引進阿里巴巴國際站、中國製造網等知名跨境電商平臺,構建了全省跨境電商發展生態圈。中歐班列的全面開通運營,更爲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老陳醋、小米等山西特產到玻璃器皿、新材料、大型機械,各類商品都能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賣到海外,爲外貿跨境領域注入了新生力量。

02 增強外資引力 政策服務雙保障

2月25日,一場以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項目國際合作前景交流爲主題的“投資中國·對話山西”霍尼韋爾專題沙龍對話會在太原舉行。該活動是山西省進一步擴大開放、貫徹“穩外資”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打造全省外資公共服務平臺的重要品牌。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沙龍活動旨在爲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國際智庫等同我省各級政府、相關企業搭建對話平臺,促進合作交流、促進外資發展。

利用外資是我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推動外資穩量提質,我省商務部門多管齊下,打出“組合拳”。

出臺《山西省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支持外資企業投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能源全產業鏈、友好礦區建設、節能減碳合作、數字智能化改造等產業領域,吸引了一批外資企業加大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規模、提升生產能力。出臺《2024年國際市場開拓“千企百展”行動計劃》,充分利用國際知名專業性展會和知名線上展會平臺,精準發力,引導支持我省企業精準拓市場、抓訂單、穩份額,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市場。

更好吸引利用外資,要做好外資項目服務保障。我省持續構建外資政策、促進、服務、保護工作體系,在服務保障上不斷升級。出臺《全省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編印《山西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服務保障工作制度》,加大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工作力度;設立外商投資產業轉移促進服務聯絡中心,爲外資企業提供更精準的對接服務;全面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打造“外企之家”綜合服務保障品牌,爲外資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開展“投資中國·對話山西”活動,並完善圓桌對話會議制度,在跨境電商、合成生物、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項目10餘個;邀請20餘家德國企業來晉就裝備製造、氫能開發、中草藥深加工等領域考察對接。

同時,爲外資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與東部地區對接,積極承接外資製造業和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從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三方面入手,提高外商投資企業權益保護和服務水平。2024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876億元,同比增長17%。同時,創新吸引外商投資新思維新模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外商參與山西省能源革命領域的項目建設,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能源全產業鏈、節能減碳合作、數字智能化改造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鼓勵支持外資企業在晉設立研發中心,承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推動金融創新,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和資本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山西還積極開展境外投資促進活動,赴德國、法國等國家開展了系列投資促進活動,並組織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全球招商活動,加快建立外商投資招引合作網。建立數字化引資平臺,精準匹配外資企業需求和當地資源優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支持。今年一季度,全省實際使用外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84.1%,全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涉及津巴布韋、馬來西亞等50個國家和地區。

03 提升平臺功能 開放通道更暢通

4月22日,“第二十三屆太原煤炭(能源)工業技術與裝備展覽會”舉行。展會集中展示了國內外煤炭採掘、智慧礦山、5G應用、綠色開採及加工利用等各類高新技術成果和智能高端裝備,爲世界瞭解中國煤炭能源、中國煤炭能源走向世界搭建了交流互鑑、開放合作的高端平臺。

5月20日,“大同—香港”直飛航線的開通,爲兩地架起更便捷的空中橋樑,將推動大同與香港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旅遊觀光等領域的深度互動,助力大同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成爲提升城市開放度的重要標誌。

開放平臺能級的提升是山西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關鍵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此,我省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形成了擴大對外開放“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加快打造各類高能級開放平臺,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產業合作平臺方面,積極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截至目前,經國務院批准複製推廣的前七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共167項,我省共複製推廣136項,並出臺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16條。持續推動山西綜改示範區RCEP國際合作產業園、長治高新區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RCEP國際合作產業園、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中國—德國國際合作產業園、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丹麥(歐洲)國際合作產業園區建設。

在口岸和開放平臺方面,擁有太原、大同、運城三個航空口岸,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成上線運行;擁有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和臨汾方略、晉城蘭花、大同國際陸港3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以及太原武宿綜保區進境水果和冰鮮水產品、大同國際陸港進境肉類等3個指定查驗場所。

會展平臺影響力明顯提升,連續成功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舉辦2024中國—東盟周活動,藉助廣交會、服貿會等展會,打造開放合作平臺。

在開放通道建設上,以交通基建爲骨架,構建“陸海空”多式聯運通道,打破內陸區位限制。空中通道方面,構建了以太原爲中心,運城、大同等爲支線的“一點多線”的航空物流通道;陸路通道方面,構建了山西至霍爾果斯(阿拉山口)、二連浩特和滿洲里物流通道;陸海通道方面,開行了至天津港、青島港等鐵海聯運班列。自2017年開行中歐(中亞)班列以來,已有890列中歐、中亞班列在三晉大地和歐亞大陸間穿梭,全省常態化運行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23條,通達16個國家48個城市。

此外,太原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二期項目建成運行,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國際航空貨運物流基地正式啓用,墨西哥城—太原—浦東—芝加哥、太原—阿拉木圖全貨機定期貨運航線開通,進一步提升了山西的國際物流能力。

04 強化招商引資 區域合作再深化

4月25日,第二屆中國(杭州)食品電商博覽會山西展區,爲推動更多外貿企業參與內銷市場,提升商家對內銷市場的信心與認知,山西交易團邀請阿里巴巴旗下助農平臺淘農場與國內頭部社區團購平臺旺團聯盟,在山西展廳與37家參展企業組織開展了一次面對面的現場對接會。

近年來,我省通過主體培育、外資護航和產業鏈招商,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集聚,成效顯著提高。2024年,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達3132個、簽約金額達1.49萬億元,招商引資當年簽約且開工項目超2350個、開工率超75%。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山西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精準有效的招商舉措。

在政策支持方面,山西圍繞重點產業鏈,強化標準引領、政策賦能、平臺支撐、品牌探路、協同聯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創新招商路徑,進一步提升招商成效。例如,推動省級地方標準高效實施,加強政策有效指導,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持續開展規範招商引資行爲專項整治行動等,爲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區域合作方面,山西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強化區域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和沿黃省份的深度交流合作,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斷拓展發展空間。通過一次次“走出去”“引進來”,加強與這些地區在產業、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升級。同時,山西注重國際友城關係建設,截至2024年,已與32個國家的67個地方政府建立了國際友城關係,與57個國家的153個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並不斷深化與友城間在能源、科技、醫藥、文旅等領域的合作,爲對外開放搭建起更廣泛的國際交流橋樑。

展望未來,山西將聚焦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目標,統籌推進要素流動型開放與制度型開放。在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征程中,山西正以堅定的步伐、創新的舉措,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目標奮勇邁進,書寫“表裡山河”的開放新篇章。(記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