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託舉”:浙江專家助藏族女孩挺直腰板獲新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張煜歡)“在西湖畔,在雪山下,我的夢想剛剛開始。感謝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挺直腰板,可以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4月2日,經過多學科聯合救治,來自西藏那曲的極重度僵硬型脊柱側彎患者央珠在浙大二院順利出院。

18歲的央珠眼神清澈動人,任誰都無法將這個小小身軀與X光片裡嚴重變形的脊柱聯繫在一起。舞臺上,這名藏族姑娘連續三年在“鄉村振興那曲奮進”活動中講述家鄉鉅變,在“談變化、說發展、促團結”主題演講中屢獲殊榮。但身體上帶來的苦痛只有她自己清楚:由於長期的側彎,央珠蜷縮着背脊,她的身高停滯在130釐米,體重僅27公斤,營養評估指標處於重度不良狀態。

在那曲市的牽線下,浙大二院醫療援藏“綠色通道”爲央珠開啓。

來到杭州後,央珠進行了更爲詳細的身體評估。據心肺功能聯合評估提示,央珠存在重度肺功能障礙以及肺動脈高壓,肺功能僅剩正常人的1/3。文獻研究顯示,此類未乾預病例的生存期多在40至50歲區間,而結合臨牀實際評估,專家團隊認爲其預期壽命可能更有限。

“手術是挽救央珠生命的唯一希望,但此類極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合併心肺功能衰竭的病例風險極高。”面對如此複雜的病情,浙大二院骨科李方財主任醫師坦言,術中出血、麻醉耐受、術後感染等都可能讓央珠脆弱的心肺功能在短期內進一步受損,甚至難以度過圍手術期。

“這類複雜疑難高精尖手術的完成,不僅需要頂尖的臨牀技術,更是對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的集中呈現。”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說。

爲確保治療方案的科學性與安全性,浙大二院醫務部先後組織6次多學科(MDT)聯合會診。由骨科(脊柱外科)李方財主任醫師領銜,集結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營養科、麻醉手術部、綜合ICU、康復科等學科資深專家,組建起一支涵蓋7個亞專業、擁有豐富複雜病例處置經驗的MDT團隊,制定“術前強基計劃-術中多維保障-術後功能重塑”三階段治療方案,實現全週期管理。

例如在術前,骨科脊柱外科專業組主導央珠進行了爲期4個月的漸進式牽引矯正治療,將側彎角度從130度初步矯正;心血管內科全程動態監測心功能,確保血流動力學穩定;營養科爲央珠制定個性化營養支持治療方案……經過4個月的強化干預,央珠的體重從27公斤增長至33公斤,爲後續高難度矯形手術奠定了重要生理基礎。

在長達7小時的脊柱矯形手術中,麻醉團隊實施精準化生命支持,神經電生理監測系統全程守護,確保下肢運動神經功能不受損傷。術後,央珠的脊柱側彎角度明顯改善。

“我在杭州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醫護人員對我滿滿的關心、呵護與鼓勵,謝謝你們。未來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回來看你們,看看美麗的西湖。”央珠說。

據悉,自2012年“浙大二院—那曲名醫可視遠程會診中心”開通以來,從成功救治48歲腦出血患者的“雲端生命首戰”,到建立“5G VR雲端模擬共享示教室”培養藏族醫護骨幹,浙大二院用13年時間在那曲編織起一張“數字醫療守護網”。

“從浙江到西藏,這場跨越千里的救助,不僅重塑了一位藏族女孩的脊柱,更點亮了她未來的人生。”王建安說,“我們將以‘浙江所能’深度對接‘西藏所需’,以醫學高峰建設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迴應極高海拔地區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迫切需求,推動藏西醫診療體系深度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