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師生跨越千里赴伊犁 科技助農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仟煜 記者 李超)八月的新疆伊犁河谷,萬畝玉米地連綿如綠色海洋。在伊寧縣天山花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一羣來自南通大學的師生穿梭在田間地頭,格外引人注目。由南通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員教師和“石榴籽”民族團結實踐團學生組成的科技服務隊,跨越4300公里,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祖國邊疆。
生命科學學院博士方輝手持玉米穗,在田埂邊爲園區農技人員和隊員們現場教學。隊員們隨即使用專程攜帶的植物智能傳感器深入田間,抽樣監測植株生理指標。根據監測結果,團隊爲園區制定了針對紋枯病和玉米蚜的生物與化學綜合防治方案。
在六天的實踐活動中,團隊深入愉羣翁回族鄉少數民族聚居村落,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精心編撰的《普通話實用場景手冊》獲得村民好評。隊員們還走訪了哈薩克族刺繡工坊,學習傳統非遺技藝,探討以現代設計賦能非遺傳承,爲民族文化振興和增收致富開拓新路徑。
“石榴籽”民族團結實踐團指導老師姚良臣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既是一次科技助農的實地鍛鍊,更是一次深刻的民族團結教育。我們將繼續發揮高校人才和科技優勢,爲促進邊疆地區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