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傷腦 帕金森氏症風險飆56% 醫教6招自保

醫師建議進行戶外運動時,應避開早上7點到9點與傍晚5點到7點等空氣最髒的時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空污中的PM2.5等細懸浮微粒,不僅會傷肺、傷心。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還會加速腦神經退化,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細懸浮微粒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可高達56%,建議若要戶外運動,應避開早上7點到9點與傍晚5點到7點等空氣最髒的時段。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2024年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篇追蹤研究,分析近2000位美國退伍軍人資料,發現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細懸浮微粒(PM2.5)與二氧化氮(NO₂),會提高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特別是病程發展快速者,上升幅度高達56%。

張家銘指出,吸入PM2.5與NO₂等空污物時,這些微粒會經由肺部進入血液,穿越血腦障壁,到達大腦深處。它們會活化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引發慢性神經發炎與氧化壓力,這正是帕金森氏症中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的關鍵路徑;此外,空污物也會損傷粒線體,阻斷腦細胞能量供應,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

張家銘指出,空氣裡的毒,不會馬上讓人倒下,但會悄悄地磨掉身體修復力,防空污不僅是防毒,也是在養腦。以下爲防空污的對策。

早上7點到9點、傍晚5點到7點是空氣最髒的時段,應避開在戶外運動,上午10點後或傍晚風大時段運動較適合。地點以公園、河濱、綠地爲主,別在馬路邊與車流量大處。

家裡的空氣品質也很重要,尤其是臥室,可使用具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睡眠時是大腦排毒的關鍵時間,空氣清新能幫助腦部清除毒素。

安裝空氣品質APP,如空氣盒子或政府的AQI系統,當PM2.5超標時,避免長時間外出,或配戴N95等級具的防護口罩。

輕度有氧運動、間歇冷熱刺激,例如熱水泡腳後冷水洗臉,適度補充輔酶Q10或硫辛酸,都有助提升粒線體活性。

每天攝取5種不同顏色的蔬果(紅黃綠橙紫),當中的花青素、維生素C與E、多酚,能中和空污帶來的自由基。至於橄欖油、亞麻仁油、堅果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與Omega-3脂肪酸的好油,可修復神經細胞膜。

大腦在深睡期會啓動廢物清除模式,因此維持規律作息,每晚睡滿7到8小時,是最簡單的排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