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梅花鹿殺手落網!4盜獵者殘殺鋸鹿茸 抓活體賣農場
恆春半島滿州近日發生長着小角的幼鹿遭盜獵者射殺,隨意棄置偏僻無人之處。(民衆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恆春半島梅花鹿盜獵猖獗,山區許多地方都是被棄置的梅花鹿屍骸。(民衆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保七第八大隊今年1月查獲盜獵者獵殺梅花鹿。(保七第八大隊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盜獵者獵殺梅花鹿割取鹿茸。(保七第八大隊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恆春半島再傳盜獵梅花鹿,和以往獵殺梅花鹿割鹿茸不同的是,這次是正值落角期、僅有一支角的小公鹿,疑遭盜獵者射殺後,認爲無價值而遭棄置。保七總隊第八大隊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釐清案情,針對梅花鹿盜獵重點區域加強巡邏查緝。
梅花鹿野外族羣一度瀕臨絕跡,墾管處自1986年開始推動覆育工作,不料梅花鹿族羣增多到對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對人類也因啃食作物造成農損、穿越道路導致人鹿交通事故。墾管處進行系統化調查,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能維護生態平衡。
而隨着梅花鹿的增加,盜獵梅花鹿的情況也隨之猖獗,部分不肖人士爲牟取暴利,私下以槍枝獵殺梅花鹿,割取鹿茸,或割下帶角的公鹿頭骨製成標本販售,剩餘軀體則隨意棄置山林,引發當地民衆強烈不滿,認爲盜獵不但有誤傷民衆的可能,棄置的鹿屍也可能造成衛生問題。
滿州鄉近日有一處偏僻山坡就被當地居民發現黑色塑膠袋中,裝着一隻年輕公梅花鹿,死亡約半天,頸部有一個明顯彈孔,令人怵目驚心。居民推測,盜獵者可能因夜間狩獵看不清目標,誤殺這隻正值落角期、僅有一支角的小公鹿,發現頭骨無市場價值後,乾脆打包棄置無人之地。
當地張姓居民指出,恆春半島部分地區的盜獵行爲已成公開的秘密,許多地方常見無頭鹿骸散落,屍臭瀰漫,梅花鹿族羣雖多,但應透過科學管理與合法途徑,平衡梅花鹿族羣與生態,而非由盜獵者來獵取這些生命。
墾管處表示,梅花鹿目前雖不屬保育類,但在國家公園內獵捕野生動物,已違反《國家公園法》第13條禁止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經查獲可裁處3000元罰鍰。更違反《動物保護法》,最高可處200萬以下罰金。更嚴重的是,盜獵者恐涉及非法持有槍械,可能面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700萬元以下罰金。
保七第八大隊今日也發佈今年1月查獲盜獵集團,該集團去年9月在社頂公園盜獵梅花鹿,案經多月蒐證及循線擴大追查,陸續查獲4名盜獵者及2把土製獵槍。經查陳姓嫌犯4人,在2023年至2024年之間組成盜獵集團,以徒手捕捉或非法使用槍枝獵殺等方式,獵捕活體梅花鹿,將其獵殺後割取鹿茸,經警方向上溯源,其中活體梅花鹿部分賣給其他不知情的動物農場,全案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動物保護法及國家公園法等罪嫌。
墾管處表示,若發現可疑盜獵情資,可撥打免費保育專線0800-885996,或直接聯繫管理處及保七總隊,共同守護野生動物,以確保永續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