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基石 百億預算挺教師

政院韌性特別預算中,編列200億元用於提升教育韌性。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200億提升韌性規劃

教師節臨近,且鑑於當前科技趨勢,全球基礎科研與教學量能更加受到重視。對此,政院拋出的韌性特別預算中,亦編列200億元用於提升教育韌性,其中相當規模挹注在教師領域、改善薪資待遇不足問題,更期望延攬優異教學能量,成產學對接的橋樑。

中美科技戰背景,使基礎科研教學領域受到各國重視,當前AI浪潮或再給予全球一次發展顛覆,預計有足夠科研儲備與教學資源才能抵禦巨浪。而政院日前提出韌性特別預算將送立院,其中教育部獲配200億元,來規劃新的措施提升高等教育韌性,應對當前現實挑戰與國際局勢轉機。除35億元用於協助國立大學附設醫院購置智慧化醫療設備外,其餘165億元,都有相關規劃補助到「教師」這項教學科研的重要基石。

其中有65億元直接投入精進大專院校的校務經營補助,雖然最主要補助學校不調漲學雜費營運來照顧學生,但同時也提升教師待遇,如促使私校兼任教師鐘點費不低於公校。

剩餘100億重點瞄準產學連結下的人才培育,當中20億元專攻產學人才合作培育,教育部指出,擬以學校與企業共同出資、教育部補助等方式,讓雙方共聘教師,專門爲產學人才培育開發課程教材,與共同出資成立講座,預計也將給教師更大發揮空間。

另外80億元則是促進高等教育人才永續發展。教育部表示,眼前臺灣教研人員薪資待遇普遍缺乏競爭力,望透過特別預算協助大學得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條件,進而補強大專校院教研量能。

具體作爲方面,80億元將鎖定重點研究型大學,譬如研究型大學初聘教師、未來有學術潛力獲國家獎項者等都是補助對象,並規劃有簽約金與留任獎金,來提升誘因。

教育部預估,透過挹注80億元改善待遇,能協助大學有誘因延攬師資,也能緩解時下重點問題之一,教師的退休潮。在當前國際變遷局勢下,要更有力度的改變環境、緩解高等教育體系所承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