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城+交通三箭 啓動淡海未來

利合龍的淡江大橋預計明年5月通車,加上淡海雙科學園區規劃,價位親民的房市近期買氣不俗,後續補漲可期。圖/業者提供

全球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已於9月完成合龍,預計最快2026年5月通車,這項重大交通建設,將大幅提升淡水的區域動能,也爲2023年底賴總統提出的「淡海科學城」計劃奠定關鍵基礎,未來淡海將串聯南軟、內科、北士科,以及華碩關渡科,形塑自臺北港一路延伸至桃園航空城的北臺灣科技廊帶。

中央規劃的淡海科學城腹地約150公頃,將以「科學園區」與「科技園區」雙核心推動,導入ICT、資安、AI、電動車、無人載具及醫療生技等新興產業,同時劃設住宅與產業保留區,並評估引進大型醫院。電源供應器大廠康舒科技已率先斥資32.5億元擴廠卡位,市場預估可帶來5,000至6,000個就業機會,爲淡海房市注入長期動能。

其中的主要推手,國土署署長吳欣修,早年任職臺南市都發局長並主導南科開發,他指出,南科開發早期因學校與商業活動規劃延宕,導致消費力外流至市區。淡海科學城將汲取此經驗,採「開發與招商並進」策略,讓高階人才能在地落地生根,形塑完整生活圈。

淡水的交通建設亦同步推進。除淡江大橋外,2029年通車的淡北道路、今年6月雙向動工的輕軌藍線二期,構成「交通三箭」,大幅縮短北市往返時間。相較於新北一環房價已坐7望8奔9、二環坐6望7,4字頭的淡水在科學城計劃與交通利多加持下,房價仍具親民優勢。今年上半年淡水人口已突破20萬,光是去年就新增6,937人、逾3,000戶家庭淨遷入,穩居全臺人口紅利增長冠軍,其中增加最多的三個裡全位於淡海新市鎮。

未來,待淡北道路通車後,20分鐘車程內即可抵達北士科,淡海科學城的房價卻不到北士科的三分之一,且居住空間可放大兩倍,持續吸引布局科學園區與建設題材的置產族、北士科新貴,及雙北小資與首購族進駐。

看準此波發展,興富發集團於淡海輕軌V10站旁、雙語淡海國小約100米、海都心廣場步行約750米的壯闊角地,取得超過8,000坪的雙面臨路基地,推出總銷逾300億元的造鎮級預售案「新海城」。

該案規劃21至35坪的2至3房主流產品,主打訂籤25萬元起,即可入主「雙語學區捷運宅」。下樓即達輕軌,可快速轉乘淡水信義線串聯北市多個辦公與百貨商圈,生活機能一次到位,成爲下半年雙北房市的黑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