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抓頭」代表不知道京華城案?檢、辯解讀很兩極
臺北地院審理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今傳喚臺北市議員苗博雅作證,勘驗苗質詢柯的光碟。對於柯備詢「抓頭」動作,檢方認爲,如此不能代表柯對圖利不知情,柯的辯護人說,柯被問到時表情驚訝,顯然其時對京華城案不知情。
合議庭今天當庭播放苗博雅2021年、2022年在議會爲京華城質詢柯文哲的2段錄音、錄影光碟,並預先作成逐字紀錄請檢辯表示意見,光碟內容顯示,柯由市府幕僚都發局前局長黃一平、都委會前執行秘劉秀玲陪同備詢迴應苗博雅質詢,
柯文哲的委任律師鄭深元表示,從質詢過程可見柯對於京華城案確實不清楚,且當時同樣在議場的黃一平、劉秀玲,都明白表示京華城案是依都市計劃法第24條規定研議辦理,沒有適法性的問題,鄭說,當時柯面露驚訝的表情,顯見對京華城案不知情。
公訴檢察官陳思荔認爲,柯文哲律師團聲請勘驗質詢光碟,無非是要證明柯不知情,例如柯文哲當時有「抓頭」的動作,不過「抓頭」這一動作所代表的意義,依一般社會通念,並沒有明確解釋,無法就此認定爲柯「不知情」。
陳思荔還說,柯文哲曾在剛上任市長時,向媒體解釋他習慣的「抓頭」動作,意思是「頭殼抱着燒」,對比當時柯接受苗博雅質詢時,如果說柯不知情,明顯就是在卸責,且接受質詢後柯依然讓京華城案過關。
合議庭勘驗光碟完畢後,進入檢、辯對苗博雅的詰問程序,先由檢察官主詰問1小時,再由柯文哲等被告對苗行反詰問。
臺北市前市長柯文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上午作爲京華城案證人出庭。記者曾原信/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