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交保被撤銷 醫酸:北院審九月不如高院看一天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交保,高等法院日前撤銷原裁定,發回臺北地院更裁。政治評論家沈政男昨天發文直言,臺灣司法早已淪爲「擲骰子游戲」,不同法官與檢察官對同類案件處理方式落差過大,最後以「自由心證」帶過,既缺乏一致性,也欠缺科學性。

沈政男舉例指出,若以醫學檢驗比喻,血液檢查或X光影像不應每次都出現不同結果;但在司法上,卻可能因承辦人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問案與裁定,這樣根本無法讓社會信服。他更批評,對於社會矚目的案件,司法機關對外公佈資訊也沒有一致標準,裁定書內容往往得靠媒體引述,甚至各家報導字詞不同,顯示行政管理鬆散。

他進一步點出,高院此次要求北院更裁的理由之一,是認爲柯文哲涉犯公益侵佔、背信罪名,尚有滅證、串證可能。但沈政男反問,李文娟同樣在起訴書中被列爲公益侵佔被告,卻從未被羈押;李文宗則涉犯公益侵佔與背信,在羈押數月後已於今年七月交保。爲何同樣罪嫌,柯文哲卻不能比照辦理?

沈政男直言,關鍵在於「檢察官意向」。李文娟是檢方直接准予交保,李文宗則是法院裁定交保後,檢方未提抗告;反觀柯文哲案,高院卻選擇接受檢方意見,翻閱卷宗不到一天就推翻北院九個月的審理裁定。他質疑,高院並未仔細閱讀北院交保理由,否則應該清楚,先前羈押是針對重大貪污罪,而非公益侵佔與背信。

他更認爲,柯文哲過去並無串證跡象,涉案款項若真有爭議,應以政治獻金法處理,不該以公益侵佔求刑十一年,「這根本就是胡亂起訴」。至於木可公司販售紀念品被指涉案,他則強調「這不是政治獻金」,以明星代言商品爲例,司法卻硬要認定爲不法,反映司法人員「不食人間煙火」。

沈政男總結,臺灣司法的問題在於標準不一、檢察官主導與自由心證氾濫,讓案件判斷像擲骰子般不可預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