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淺談兒童體外膜氧合:爲重症患兒撐起生命保護傘

科普|淺談兒童體外膜氧合:爲重症患兒撐起生命保護傘​

縱相新聞

一名8、9歲的男孩子因爲發熱、嘔吐、精神疲倦來醫院就診。下車瞬間,他竟無力地癱倒在地,意識瞬間消散。保安發現了這個緊急情況,抱着孩子進入急診搶救室。接診醫生迅速察覺到他已經沒有了呼吸與脈搏,當即下令展開緊急搶救。醫護人員輪番上陣,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人工通氣,同時實施除顫治療,並緊急推注強心藥物。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轉眼間已逾十分鐘,然而孩子的心跳依舊沒有恢復,難道這朵稚嫩的生命之花即將凋零?

此時,搶救組醫生果斷對孩子啓動了體外生命支持復甦,即對爲心肺復甦的孩子裝上體外膜肺(ECMO)進行救治。ECMO團隊到達急診後,僅30~40分鐘左右,ECMO機器即開始工作,孩子生命的齒輪也重新轉動。5天后,孩子的心臟功能恢復良好,撤離了ECMO。15天后,孩子順利出院。究竟是什麼樣的救命神器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危重症救治皇冠上的明珠—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一種通過體外循環系統進行氣體交換的醫療技術,主要用於治療重症心臟和/或呼吸衰竭。

一、 什麼是體外膜氧合?

體外膜氧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葉克膜、ECMO、膜肺,是一種應用於危重症人羣的救治技術。救治過程中,醫生首先會在患者的大血管中插入一根插管,對於小年齡兒童,通常選擇頸部;而對於大年齡兒童,則可能採用腿部。這根插管的作用是將血液引出體外,並導入ECMO的管路(即人工血管)中,使血液在其中循環流動。管路中接有一個轉動的泵(人工心臟),泵的轉動代替人心臟的搏動,推動血液在管路內按照一個方向流動。經過人工心臟的泵動,血液會流向一個名爲氧合器的裝置(即人工肺),該裝置內部佈滿了中空纖維。正常呼吸時,人們吸氣將氧氣吸入肺內,呼氣則將二氧化碳排出。而人工肺則通過外接的氧氣裝置,將氧氣送入其內部的中空纖維中,這些氧氣隨後會彌散到纖維外流動的靜脈血中,同時,靜脈血中的二氧化碳也會被排出。最後這些滿載氧氣的血液再通過管路回到患者體內。如果含氧氣的血回到大的動脈中,ECMO就同時能替代心臟和肺的功能,我們稱之爲靜脈-動脈ECMO;如果血液回到大的靜脈中,ECMO僅替代肺臟的功能,我們稱之爲靜脈-靜脈ECMO。

二、 哪些患兒需要ECMO支持

我們的肺負責將氧氣帶入血液,而心臟則負責將含氧動脈血搏出並輸送到全身各個臟器。在肺部疾病嚴重時,肺無法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導致氧氣無法被帶入血液,二氧化碳無法被呼出。同樣,當心髒疾病嚴重時,心臟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以維持全身的血液循環。在這些情況下,包括心、肺在內的器官都會發生缺血缺氧,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從而危及生命。所以,理論上來說,當心髒和/或肺部出現任何嚴重問題,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時,ECMO就可以作爲支持的手段。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個8、9歲的男孩子,他存在的疾病稱之爲暴發性心肌炎,是兒童常見的因爲急性心臟問題需要ECMO支持的疾病。這通常是由於病毒感染導致心臟功能受損,使其無法像正常情況下那樣有力地收縮,有時甚至會出現突然停止跳動的現象,從而無法有效泵出血液。所以,我們將ECMO替患兒裝上後,就可以替代心臟搏血功能,他的心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時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5天后,這個孩子的心臟炎症基本消除,收縮功能也逐步恢復,ECMO就能撤離了。

公衆最初對ECMO的知曉可能來自前幾年的新冠大流行。新冠病毒導致的肺部炎症,會使其呈現爲“大白肺”的狀態。那是因爲我們的肺在充氣時,在X線下呈現爲幾乎黑色。而在嚴重炎症狀態下,肺部無法充氣,所以呈現爲白色。肺部無法充氣意味着氧氣無法進入肺部,並進入血液。此時ECMO就有着充分的用武之地,可以替代肺的功能,讓肺休息,減輕其工作。當藥物治療開始顯現效果,肺部炎症逐漸消退,患者能夠自主呼吸攝取氧氣時,ECMO設備即可被撤除。

可見,ECMO是一種向疾病“買時間”的治療,也就是ECMO一般不能對疾病進行根治,是短時間替代心臟和/或肺功能,幫助患者度過最危險的時期,爲原發疾病爭取治療時間,前提是原發病具有治療和恢復的可能。在他們心肺無法正常工作的時候,將滿載氧氣的動脈血供應給身體其他器官,保障它們的相應功能,如大腦、腎臟等。

當然,也有一些慢性疾病的孩子,也可能會進行ECMO支持,包括那些先天或後天因素導致心臟和/或肺臟慢慢失去功能,需要面臨器官移植的孩子。例如百草枯中毒的孩子,肺臟功能勢必會進行性衰竭,無法繼續工作。在等待肺移植的過程中,如果呼吸機滿足不了氧氣供氧的需求,就需要前文提到的靜脈-靜脈ECMO對肺功能進行替代。對於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的孩子,如果無法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根治,且心臟功能衰弱到無法滿足全身器官的血液供應需求,他們同樣需要在ECMO的支持下等待心臟移植。

三、 ECMO支持期間可能碰到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血管破損血液離開血管或接觸到非自身血管表面(如血液接觸ECMO管路)等,體內都會啓動凝血機制,及時形成血栓,阻止進一步出血及將自身血液和外來物間隔開。ECMO在治療時,需要將血管插管置入人體大血管中,引出血液和迴流血液,這一操作不可避免地會對血管造成一定損傷,並讓患者的血液與大面積的外來物質接觸,進而觸發機體的凝血反應。一旦血液在ECMO管路中發生凝固,ECMO將無法繼續有效工作,這將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ECMO運行時,通常醫生會給患者應用抗凝藥物,以此保障ECMO管路中的血液不凝固,能夠順暢流動。然而,抗凝藥物在治療過程中猶如一把“雙刃劍”,用量過多可能導致出血,用量不足則可能誘發血栓的形成。雖然現在已經有較多的監測手段,去控制出血和血栓的發生。但是相比較成人,兒童的凝血功能發育不完善,監控出血/凝血和調整抗凝藥物會更爲複雜和艱鉅,尤其是存在嚴重心肺功能衰竭的孩子。ECMO支持的孩子也可能還面臨着一定的感染、神經系統損傷等併發症的風險。

此外,進行ECMO治療的患兒一般均收住於重症監護病房,除ECMO以外可能還同時接受其他治療和操作。因此,常需實施鎮痛鎮靜治療,以最大程度減輕他們的痛苦,並幫助他們忘卻這些不幸的記憶。在監護病房,孩子們突然遠離父母陪伴,還要忍受疾病困擾,所以醫生和護士都會對這些疾病的孩子給予相當的人文關懷,讓孩子心理得到關愛。

總而言之,ECMO作爲一種用於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技術,其搶救成功率與患者的基礎情況、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時機密切相關。對於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兒,ECMO能提供關鍵的生命支持,爲他們帶來生存的希望。在中國,ECMO中心數量及開展例數持續增長,同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管理規範化,應用場景多維度的拓展,使得ECMO的發展和應用將有望挽救更多危重兒童。作爲家長,瞭解患兒疾病,信任醫生護士,和孩子一起組成一個團隊共同抵抗疾病,在ECMO的加持下共同創造生命奇蹟。

作者:程曄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