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之死 點燃美國火藥桶的引信!

▲柯克,一個網紅、播客、演說家、煽動家,他更是一個政治行動組織家、造王者,他是川普在總統大選中獲得年輕選票的關鍵,更主動出擊爲川普打擊對手、殲滅敵人,他是MAGA運動的中流砥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顧爾德/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一個31歲、沒念大學的年輕人被暗殺,由總統親自在社羣媒體上宣佈他的死訊,副總統用專機「空軍2號」親自爲他移靈回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到底有什麼豐功偉業可以獲得這樣的殊榮?他的死又會爲美國帶來什麼衝擊?

柯克,一個網紅、播客、演說家、煽動家,他更是一個政治行動組織家、造王者,他是川普在總統大選中獲得年輕選票的關鍵,更主動出擊爲川普打擊對手、殲滅敵人,擺平麻煩,他是MAGA運動的中流砥柱。川普這位79歲的老江湖視這位年紀不到他一半的年輕人爲心腹,重要問題找他諮商。

查理.柯克就是川普的重要親信

柯克自己估算,在川普第一任期間自己出入白宮超過一百次。他沒有一天官場任職經驗,但川普和他商量內閣人事,他爲川普審覈各個官位的提名人選──最重要是審覈他們對川普的忠誠度,這是MAGA最重視的。

他不只出一張嘴,更身體行力行,川普的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形容他「他提出的點子一向不錯,做事專業、好合作,也不會把內情泄給媒體。他就是把事情搞定。」

達拉斯的富豪迪森(Doug Deason)同時是川普與柯克的金主,他在川普二度當選後告訴《紐約時報》,川普贏了,「但如果沒有查理,他還會贏嗎?我不敢確定。」

2024年底川普剛當選,柯克就搬到佛州、租下川普海湖莊園(Mar-a-Lago)附近的公寓住了兩個月──這一方面這說明了川普需要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柯克多麼會爭取接近權力核心的機會,多擅長推銷自己的不可或缺性。

1993年出生的柯克,家境中上,父親是個建築師,參與過紐約川普大樓的設計。柯克中學時代正是茶黨(Tea Party)旋風席捲美國的時代,這個保守派運動能捲起千堆雪,電臺主持人拉許.林伯(Rush Limbaugh)功不可沒。

林伯是當時美國最紅的電臺名嘴,全美超過650家電臺播放他的談話節目,據統計他每週有超過1350萬聽衆。這位「空中教主」直接影響上千萬美國人的政治判斷,他成了茶黨運動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盟友。

柯克回憶說,他高中三年級時開始聽林伯的節目,覺得這傢伙太厲害了!他對《紐約時報》表示:「我永遠忘不了,午休時段,從 12:17 到 12:55,我一個人聽着。我全心投入拉許的世界。」林伯成了他的偶像。

參與茶黨活動 繼而深入校園

他開始參加茶黨的活動,在保守派大將班農(Steve Bannon)的《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發表文章被注意,因而上 了福斯新聞(Fox News)談論國債問題,同時也進入大學演講。

這時候他遇到一個貴人──茶黨支持者蒙哥馬利(Bill Montgomery)──他鼓勵柯克繼續把訊息傳播到大學校園,而不是去念大學。被一所大學錄取的柯克果然決定放棄入學,開始從事校園政治運動。18歲的柯克成立一個運動組織「美國轉捩點」(Turning Point USA)。

這個組織發展成在逾850所大學設了分會,除了辦青年活動、串聯各校,還發布針對所謂在大學課堂進行「左翼宣傳」的「教授觀察名單」(Professor Watchlist),自由派譴責其製造寒蟬效應。

柯克進入校園宣講、與不同意見者辯論,他隨時準備好面對棘手尖銳的議題。自稱讀了很多後現代主義的著作,所以深知對手們思維。他是個擅長表演的人,外表斯文、面對異議者 總能平靜且面帶微笑地談話。急躁地想反駁他的激進青年,很容易被他嘲弄激怒而掉入陷阱、變得更不知所云。

柯克遇刺前不久,到英國劍橋大學參加一場辯論,一位在辯論中表現得比柯克略勝一籌的女學生米德赫斯特(Tilly Middlehurst)事後說,柯克試圖裝扮成刻板印象中的「知識分子」,穿着西裝、講一些很長的詞彙,例如DNA就要說全名「去氧核糖核酸」,會引經據典,例如「約翰.洛克說過,自由不是放縱」,或是丟出一些女性主者的名字,彷彿這些人的思想是既新鮮又危險。米德赫斯特說,自己之所以能在辯論中不落居下風,是因爲熟悉對方思路,已經想過他的論點,而柯克也完全照着她預測的內容發揮。

柯克在校園中、網路上的表演還是吸引了大批「信徒」,尤其是年輕男性。他在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遇刺後,《紐約時報》訪問了這所校園中的學子,22歲的理科學生拉費伯(Porter LaFeber)參加了柯克那場演講,他說自己和左傾年輕人在一起時,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爲哪怕一點小錯都可能導致自己被「取消」。

拉費伯說,在取消文化下,說出自己的信念是件頗可怕的事,「查理.柯克好像完全不受這一套影響。他在某種程度上給了那些可能有點膽怯的人一個發聲的機會。」柯克的確抓住了年輕男性被邊緣化的痛苦。

柯克自稱「快樂的數位戰士」,善於掌握演算法沖流量,操弄引發激烈反應和衝突的貼文,向受衆灌輸保守派訊息、嘲笑多元化倡議,將跨性別認同貼上「精神錯亂」標籤。

《華盛頓郵報》揭露,2020年大選前「美國轉行動」付錢給青少年,讓他們在社羣媒體上發佈反映川普論點的訊息。因此Facebook、Twitter封鎖了一些和「美國轉行動」相關的帳號。

柯克在抖音擁有衆多粉絲

很多右翼人士拒絕中國的抖音(TikTok),一開始柯克也猶豫不決是否用這個平臺。2024年初他在 X 上發文稱,TikTok 宣稱自己不是中國的宣傳工具,「好吧,我們來測試。我將再試一次,開一個官方的 Charlie Kirk TikTok 帳號。」結果抖音立刻派人積極和他的團隊連絡,教他們如何避開被 A.I.內容審覈誤殺。

柯克的抖音帳號 @RealCharlieKirk去年 4 月上線就極爲成功,他開始在各校園錄影、推出「你被洗腦了」(You’ve Been Brainwashed)系列,這些短影音在TikTok上被瘋傳,很多點閱都逾5,000 萬次。柯克發現,透過TikTok,他不只可以觸及年輕人,還可以吸引很多工薪階層。

柯克不只獲得年輕人青睞,還容易討得長輩們疼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有錢金主。2013年佛州共和黨大金主韓利(Lee Hanley)的妻子邀請柯克到他們棕櫚灘的住了好幾個月,並介紹她有錢的朋友們給柯克。

茶黨運動積極分子衆議員沃許(Joe Walsh)是柯克早期的政治導師,他回憶當時去棕櫚灘找柯克,並與柯克幾位新金主共進晚餐,這些有錢人「把他當成一隻可愛的小狗在疼愛。」柯克早年的偶像林伯日後也替「美國轉捩點」活動站臺,2019 年還捐了 100 萬美金給柯克的組織。林伯於2021年去世,柯克儼然成了林伯接班人。

正式與川普接觸 一步步成爲選戰團隊核心

2016 年 是柯克政治生涯重要轉捩點。7 月共和黨全代會上, 23 歲的柯克成爲最年輕的演講者。他的加州金主桑茲(Carla Sands)替他牽線,讓他參加富豪迪森爲川普辦的募款餐會,柯克首度見到川普並和他同坐主桌,但沒機會交談。

那天最大收穫是迪森幫他介紹兩個達拉斯的富二代:畢奇(Gentry Beach Jr.)和希克斯(Tommy Hicks Jr.),這兩人是小川普(Donald John Trump Jr.)好友。之後兩人引見柯克和小川普見面。

小川普回憶那場見面時說:「我一開始其實不太想再找一個所謂的競選專家,尤其聽到他這麼年輕。」結果他們交談不到五分鐘,小川普就告訴柯克:「恭喜,你進入我的團隊了。」他也一步步進入川普核心。

2017 年年底柯克參加小川普在海湖莊園的生日派對,川普向他招手示意他坐到身旁,兩人聊了 40 分鐘。擔任川普首席顧問的女婿庫許納當天就請柯克幫忙處理媒體公關問題。從此柯克可以親鬆進出白宮、和總統通電話。小川普對《紐約時報》說,柯克「透過穩定、忠誠、聰明的評論與精彩的人脈網路,贏得了信任。」「他是靠本事坐上那張桌子的。」

柯克爲川普效力不只是動腦出嘴,還策畫具體政治行動。「美國轉捩點」一個最大政治功能是幫助學生登記成爲選民,這是幫川普攻佔年輕選民的利器。

柯克在2024年底一場對金主的簡報中引用出口民調指出,相較 2020 年,在7個搖擺州中的6個州,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 30 歲以下選民中的支持度下滑 2 到 24 個百分點,足以讓各州倒向川普,他肯定地說:「年輕選票讓川普贏得白宮。」柯克的簡報上寫着「我們爲數以萬計的新選民完成登記,並以破紀錄的規模帶出年輕選票。」

川普勝選後在一場慶功宴上公開稱許柯克的功勞,說自己在年輕選民間支持率大幅提升,「除了西語裔,這應該是我們最大的突破。所以,查理,我很感謝你所做的一切。」

柯克之後又創立一個政治行動組織「轉折行動」(Turning Point Action),2024 選舉時,柯克宣佈「轉折行動」的 1.08 億美元「追票」(Chase the Vote)計劃,目標是在亞利桑那與威斯康辛這兩個關鍵州,動員「低投票慣性」且傾向共和黨的選民,並鼓勵選民提前通信投票。

不配合川普的共和黨人 備受柯克威脅

對於不配合川普政策的國會議員,柯克的「轉折行動」藉由支持初選挑戰者企圖拉下他們。他相信只要能拉下一個人,會產寒蟬效應改變國會共和黨人的投票模式。

川普提名的國防部長提名人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因爲反對女性從軍以及遭性侵指控,引來愛荷華州女參議恩斯特(Joni Kay Ernst)反對。柯克就在社羣媒體上散佈一段的影片,影片中恩斯特表達對跨性別人士從軍的支持。柯克還附上警語:「愛荷華州有人資金充足的初選挑戰者準備好對付她。她的政治生涯岌岌可危。」六週後,恩斯特宣佈支持海格塞斯任命案。

2023年他認爲建制派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麥克丹尼爾(Ronna McDaniel)不夠MAGA,他以麥克丹尼爾領導的黨組織在歷次選戰中表現不佳、經費濫用爲由,對她發動攻擊。最後川普也表態要她下臺,終於在去年2 月辭職下臺。這場逼宮展現了柯克令人畏懼的實力。

「美國轉捩點」與「轉折行動」這兩個組織也成了吸金機器──營收從 2016 年的 430 萬美元飆升到 2023 年的 9,240 萬美元,主要來自捐款。柯克自己透過播客、演講與著作(包括 2020 年的暢銷書《MAGA 教義》[MAGA Doctrine])的收入,也成了百萬富翁。

柯克用草根力量拉下敵人,同時把盟友拱上位。2021年初他看中範斯(J.D. Vance)這位俄亥俄州參議員的政治潛力,邀範斯上自己的播客替他背書,同年 9 月,「轉折行動」正式支持範斯參選2022年參議院中期選舉。他爲範斯牽線認識小川普, 2022 年 4 月俄亥俄初選前夕,川普親自爲範斯背書。兩年後在柯克大力促銷下,川普接受了範斯做爲參選搭檔。

柯克對《紐約時報》說:「我看好 J.D. 能打動高投票率的郊區共和黨人。他們讀《華爾街日報》,討厭左派;他們不喜歡川普這個人,但喜歡他的政策。我們談的是幾十萬個可能決定選舉走向的選民。」

柯克遇刺後,川普即在橢圓形辦公室談自己的「悲痛與憤怒」,可見他對柯克的倚重。柯克命案涉嫌人是22歲的男性羅賓森(Tyler Robinson),他曾短期就讀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

猶他州州長考克斯( Spencer Cox)說羅賓森近年來在網路上「被激進化」,明顯有左傾意識形態。而柯克的支持者們也都把矛頭指向自由派或左派。也讓人擔心左右政治衝突會升溫。

▼ 美國副總統範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柯克對範斯有擁立之功

柯克對範斯有提拔之恩,範斯更誓言要爲柯克之死報復自由派組織,他點名抨擊索羅斯(George Soros)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和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資助《國家》(Nation)雜誌一篇「令人作嘔的文章」,稱這篇文章被用來正當化柯克之死。

範斯親自主持一集「柯克播客」中說:「左派極端主義是導致 Kirk 遇刺的部分原因。」他呼籲民衆,若看到有人慶祝 Kirk 的被刺殺,應該要「公開點名」這些人;甚至說:「看到有人在慶祝查理的暗殺,就要揭發他們,也讓他們僱主知道。」他並承諾要對那些「激進左派組織」採取行動,包括透過執法部門進行查察或制裁。

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則說,刺殺事件是因爲左派激進勢力的擴散,他形容這是「一場龐大的國內恐怖運動」。他承諾將會運用司法部、國土安全部等聯邦機構的力量來拆解、打擊那些散佈仇恨或激進左派人士的組織。

由於範斯威脅要讓那些爲柯克之死叫好的人失業,右翼人士正積極舉報這些言論。《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各地的許多教育工作者因爲在社羣媒體上分享對柯克死亡的看法而面臨解僱或處分的危險。

自2021年1月6日川普總統的支持者襲擊國會大廈以來,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佩普(Robert Pape)持續藉民意調查瞭解民衆對政治暴力的態度。他對《紐約時報》指出:「自從四年前我們開始做這些研究以來,從未看過政治激進化程度以及對暴力的支持像現在這樣高。」

在今年5月最新的調查中,近39%的民主黨人認爲通過武力讓川普下臺是合理的;同時有近四分之一的共和黨人說,川普動用軍隊鎮壓反對其議程的抗議活動是正當的。美國有愈來愈多人認肯使用暴力解決政治問題的正當性,佩普更形容:「我們基本上是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國家。」

▼在今年5月最新的調查中,近39%的民主黨人認爲通過武力讓川普下臺是合理的;同時有近四分之一的共和黨人說,川普動用軍隊鎮壓反對其議程的抗議活動是正當的。(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