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何錯之有?」 游盈隆:赤裸裸展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記者季相儒/攝影
兩波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在臉書表示,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對此,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可以被臺灣人接受嗎?」
游盈隆昨晚在臉書表示,726與823大罷免大失敗後,這兩天民進黨內終於出現檢討的聲浪,矛頭直指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柯建銘竟直球對決,說「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赤裸裸展現「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錯誤心態與認知。尤其是在經歷長達半年以上的社會動盪與政局不安之後,大罷免結果32:0,仍完全沒有一點違和感,令人非常錯愕,非常遺憾。
針對柯建銘的行爲表現,游盈隆表示,再度印證他觀察罷團領導者和積極參與者所具有的一個普遍心理傾向,就是「免責意識」和「免責感」。免責感強烈與否因人而異,但在柯建銘身上表現的是非常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柯建銘和其他罷團領導者,如曹興誠與沈伯洋等,就不會有責任感、罪惡感、歉疚感與羞恥心。重要的是,臺灣社會可以接受嗎?
游盈隆表示,在純樸的臺灣社會,如果家中小孩頑皮,丟石頭不小心砸破隔壁鄰居的門窗,父母會帶小孩到鄰居家道歉並賠償。曾幾何時,我們的國會領袖竟認爲可以做錯事不須道歉也不須負責,還強硬地說「何錯之有?」臺灣社會的倫理道德真的出問題了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