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讓錢包流淚…被質疑搶錢 竹市議員:對交通安全有正面效益

今年已逐漸邁入尾聲,警方統計今年1月至今科技執法前五大易違規取締路口,其中,鄰近遠東巨城購物中心的中央路、民生路口違規案件數量最多,達1萬6154件,成爲「取締王」路口。記者王駿傑/攝影

錢包在哭!新竹市多處重要路口導入科技執法,警方統計,五大易違規取締路口今年平均每月取締件數均較去年明顯下降,代表科技執法有顯著效果;不少民衆認爲竹市本來就地狹人稠容易違規,科技執法大量開罰是不是政府在增加罰單收入,合法搶錢? 另外,科技執法仍存誤判狀況,導致無辜民衆受罰,不過,議員多半贊同科技執法,認爲對交通安全有正面效益。

市議員鄭美娟指出,這幾年常出現因違規導致大型車禍發生的事件,她個人是贊同科技執法的,因爲科技執法可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也可提升交通安全,因爲透過嚴格取締,能改善路口違規行爲,如不停讓行人、闖紅燈等。 此外,科技執法也能舒緩警力壓力,減少員警在路邊取締的時間,讓警力投入其他治安維護工作。

鄭美娟說,竹市地狹人稠,確實有些路段若沒裝設科技執法,容易發生違規與事故。不少里長與里民都陳情希望在特定地點裝設科技執法,但市府、警方礙於經費有限,部分地段只能採「標靶移動」方式,不過,據她觀察,即使有些採取標靶移動的地點,根本也無法將科技執法轉走,只要移走,原本下降的車禍或違規數,很快又會上升。

市議員楊玲宜指出,即使是科技執法,後續影像審查仍需人工處理,警方業務上仍有壓力,建議可朝利用AI協助影像初判方向努力,減輕警方負擔的前提也提升效率。另外,警方也要加強宣導,讓民衆瞭解科技執法的相關規定,並結合市府道路改善,加強駕駛教育等措施,全面提升道路安全。

警方統計,中央路、民生路口今年月平均取締1538件,較去年1627件下降89件;西大路、林森路口今年月平均取締1045件,較去年1174件下降129件;慈雲路、公道五路口今年月平均取締707件,較去年759件下降52件;關新路、關新北路人行道今年月平均取締489件,較去年523件下降34件;西濱公路、美山路口今年月平均取締388件,較去年416件下降28件,前五大易違規取締路口違規件數皆呈下降趨勢。

警方表示,違規件數雖減少,但五大易違規取締路口均爲人車流集中區域,部分時段違規與壅塞情形仍待改善,執法目的在提醒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保障行人安全。後續將視流量變化與民衆反映,滾動檢討號誌秒數、加派人力疏導,並與市府交通單位協調整體改善計劃,以提升整體交通秩序與安全。

另外,針對民衆反映科技執法誤判部分,警方說,科技執法是採自動偵測與人工審覈, 由專業設備利用影像辨識、機器學習等技術自動偵測違規行爲,之後系統會將偵測到的違規畫面傳送給警方進行人工審覈,確認違規事實無誤纔會依法開罰。 若有民衆因科技執法誤判被開單不服,可在罰單上應到案期限內透過網路、郵寄或親自前往方式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