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適度“放寬” 銀行爭相落地首批貸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
爲積極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動企業提升技術水平、擴大協同效應的新實踐和新探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佈了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政策後,各大銀行爭相落地首批貸款。
近日,據建設銀行官方微信號“今日建行”發佈消息稱,建設銀行蘇州分行爲某民營上市科技企業辦理的併購貸款順利放款,是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政策發佈後,大型商業銀行中實際投放的第一筆試點貸款。本次貸款的併購方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科創板上市民營企業,目前正在規劃跨區域整合發展、加大長期技術研發投入。據瞭解,建設銀行此次併購貸款授信1.9億元,融資比例佔交易金額的80%,期限8年,與企業併購需求和試點政策導向高度契合。建設銀行表示,本次試點貸款的順利發放,將開啓大型商業銀行擴大併購融資供給、爲科技企業併購注入長期資金“活水”的通道,緩解長期困擾科技企業的融資痛點問題。
3月12日,據《青島日報》報道,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浦發銀行青島分行分別爲青島兩家民營科技企業併購交易授信共計1.83億元。這意味着成爲全國試點城市一週後,青島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業務正式落地。其中,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爲一家科技企業併購交易提供授信8800萬元,貸款佔併購交易價款的比例突破60%,達到73.95%,貸款期限也根據政策進一步放寬至10年,企業通過併購標的公司實現“材料研發—深加工—新能源應用”全鏈條佈局優化。
除國有大行外,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在試點地區成功落地首批或首單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業務。
例如,3月17日,北京銀行稱其成功落地兩單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業務,同日爲濟南市、長沙市的2家優質企業併購交易提供併購貸款支持。這是兩地作爲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城市的首單業務落地。
北京銀行表示,濟南市首單落地試點業務,併購貸款佔併購交易價款的比例爲79.95%,期限10年。併購方是山東省頭部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新興產業培育平臺、專業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科技特色基金投資平臺,累計培育了8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百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標的方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是國內乾燥行業的領軍企業。交易完成後,將進一步增強併購方對高端製造及新材料產業鏈的深耕佈局,打造核心板塊競爭力。長沙市首單落地試點業務,併購貸款期限爲10年。併購方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主要從事用於探測救援及反恐維穩的生命探測儀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安防、大健康、工業檢測等領域。本次併購顯著提升併購方產業效能,有效助力科技民企高質量發展。
3月5日,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做好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深入調研科技企業融資堵點痛點,聚焦科技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試點適度放寬《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監發〔2015〕5號)部分條款,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對於“控股型”併購,試點將貸款佔企業併購交易額“不應高於60%”放寬至“不應高於80%”,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七年”放寬至“一般不超過十年”。
對於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的適用範圍,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從試點城市來看,應選擇科技優勢資源集中、研發投入強度較大、併購交易和股權投資市場活躍的城市,具體爲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濟南市、武漢市、長沙市、廣州市、成都市、西安市、寧波市、廈門市、青島市、深圳市和蘇州市等18個城市,涵蓋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武漢、成渝、西安3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從試點銀行來看,應爲經營狀況良好、公司治理完善、主要審慎監管指標符合監管要求、併購貸款專業服務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較強,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從試點科技企業來看,應屬科研積累和創新能力強、技術改造需求大、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化前景廣闊、信用記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