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高層建築滅火救援(新視點)
本報記者 劉溫馨
日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着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加強安全保障,高層建築滅火救援是重要方面。
34層建築發生火情!接到警情後,破玻、繫留滅火無人機編隊凌空佈陣,101米舉高消防車擎天而立,消防員佩戴AR智能頭盔深入火線,智能偵察、人機協同、立體救援,不到10分鐘,火勢即被有效控制……6月底,一場城市高層建築火災撲救專題演習在廣東深圳舉行,集中展現了高層建築滅火救援最新技術。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高層建築已超過139萬棟。“高層建築火災面臨疏散救生、登高作業、阻截控火、供水供液、現場通信等方面難題。”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這次演習場景爲例,火勢通過豎向管井和外立面內外多點立體燃燒,高層建築結構複雜,信號存在盲區,救援作業面受限,導致撲救難度加大。近年來,新裝備、新技術、新戰法相繼涌現,爲破解高層建築滅火難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裝備越來越“硬核”。
滅火救援中,用無人機監測火情、噴射滅火劑已不是新鮮事。如今,新型四軸破玻無人機還能執行“破拆”任務——搭載6枚破玻彈,可短時間內升至百米高空的目標樓層,通過啓動裝置發射破玻彈,能同時擊穿2塊厚度達到12毫米的鋼化玻璃。
“破拆後,無人機快速釋放新型滅火藥劑,可以在濃煙瀰漫的樓裡打開關鍵的排煙口。”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南山大隊蛇口站副站長康芹健說。
“近兩年,針對城市高層建築消防應用需求,我們研發出可配合地面消防車作業的空地協同無人機滅火救援裝備,具備平臺一鍵展收、無人機車載自主起降等智能化作業能力,擁有斷槳保護、儲備電源、失電保護、應急開傘等功能,可以完成不少於6小時的高空懸停和不間斷滅火作業。”新興際華(北京)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沈宏鑫告訴記者,該項新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掌握了多餘度高空滅火飛控技術、高功率繫留輸電技術等關鍵技術。
——技術越來越智慧。
高層建築內部結構複雜,快速感知火場態勢與信息獲取是滅火救援的一大關鍵點。
“從信息獲取、決策部署到開展行動,有了‘智慧大腦’精準助力,高層建築滅火救援更加精準高效。”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一系列新技術:建築信息、水源信息、交通路徑規劃等,通過智能接處警系統傳至各級消防指戰員作戰終端;採取多渠道定位技術鎖定被困者位置,消防智能頭盔與機器人聯動,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數據,爲被困人員規劃逃生路線;利用單兵綜合定位系統,指揮中心實時掌握每名消防隊員的身體情況和行動軌跡……
——保障越來越可靠。
進入高溫濃煙,消防員往往位置不清、情況不明。有了融合先進材料與技術的新型AR智能頭盔,消防員的實時位置與呼吸器狀態等數據可及時傳回指揮部,難題迎刃而解。
“以往,人力登高運送裝備器材效率低、消耗大。如今,可穿戴的鈦合金‘外骨骼助力系統’自身重量只有5公斤,卻可幫助消防隊員負載最多100公斤物品,續航能力達6小時。人員負重爬行體力消耗大爲降低的同時,確保裝備物資送得上、運得多。”康芹健介紹。
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新裝備、新技術、新戰法、新材料更多應用於實踐,以新質應急救援能力守護城市安全。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0日 18 版)